吴丽丽
“青少年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吴丽丽说,通过调研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管理形式、内容单一,与学科教育融合不够紧密,缺乏急救技能、对艾滋病和毒品的自我防护意识缺乏等问题。
吴丽丽建议,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四合一”(应急救护、防艾、生命健康、禁毒)的课程纳入日常课堂教学。建立咨询、辅导、评估服务体系,建立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以青少年成长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导向,定期委派督导评估和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高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减负政策背景下,进一步加大学科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学科教学、育人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力度,实行家校联动,有效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创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记者 祁欣)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