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闯关”,关公故里迎“大考”

5A“闯关”,关公故里迎“大考”

2025年3月,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研制、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及执行的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取代了已沿用21年的旧版标准。

面对更高的创建门槛,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同全国其他争创5A的景区一道,重上赛道起跑线,迎接新《标准》执行以来的首场“大考”。

解州关帝祖庙御书楼

解州关帝祖庙御书楼

服务升华,从“标准执行”到“情感连接”

不追求大张旗鼓的造势,只有对每个细节的精心打磨。在游客视野之外,一场关于服务品质的深耕与锤炼,在景区内部持续深化。

新《标准》的核心是“人”。景区克服传统服务培训形式化的难点,致力于将标准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围绕新《标准》要求,景区开展覆盖全员、分层分类的专项培训51期,参训约5000人次,内容超越基础礼仪,深入文化解读、多语种沟通、应急救护及无障碍服务,培养员工成为“有温度的文化传播者”。

同时,景区建立“游客反馈-快速响应-复盘优化”的闭环管理动态机制,通过服务质量监督岗和常态化模拟演练,确保每一个服务触点都能传递关公故里的真诚与温度。

景区数字光影演艺空间

景区数字光影演艺空间

双轨驱动,构建智慧与绿色景区

景区摒弃“重硬件、轻体验”的旧模式,确保科技与生态真正服务于游客体验与可持续发展。

智慧应用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孪生景区建设,集成AI导览、无人机巡检、智慧停车及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关公故里”的便捷与智能。完成15座智慧卫生间改造,提升实时服务效能。

绿色理念全程践行。在激光秀、实景演艺等项目中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推动全域设施低碳化改造,打造智慧与绿色并重的示范性景区。

漫步景区,变化在细微处显现。新建的生态智慧停车场新增2200个车位。停车场电箱、井盖等设施经过文化主题改造,新能源专属区域和充电桩悄然融入景观。多语种标识不仅准确,更融入关公文化的符号元素。

古柏飞龙

古柏飞龙

文化活化,让关公文化从历史走向世界

景区深刻把握新《标准》,将“文旅融合”作为主线的要求,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带走的深度体验。

通过“天下关庙一家亲——全球关公文化交流展”与“祖庙祭堂——天下关庙归故里”等展览,系统性地展示关公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脉络与多元形态,构筑全球关庙文化交流互鉴的核心平台,打造全球关公文化朝圣与交流中心。

开发“观光—研学—体验”三大产品线,推出主题实景剧、亲子研学课程及千款文创产品,推动IP的产业化与体验化,让关公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活态传承,让游客真正“带走一段文化”。

景区文创产品

景区文创产品

关公NPC

关公NPC

全域协同,凝聚“城-景-文-企”合力

作为运城文旅的“破局之战”,景区跳出单打独斗的旧思路,举全市之力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高位推动与难点攻坚。运城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创建专班,实行“周调度+回头看”及问题清单销项制,确保各项整改提升工作高效闭环。

景城一体服务融合。推动景区与城市交通、形象宣传等服务体系无缝衔接,全面提升无障碍环境、多语种服务与应急救护能力,塑造“运城即景区”的整体品牌形象。

在“全域共创、全民共建”的态势下,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5A创建工作,被赋予更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此次创建,景区不仅要努力为“国宝第一市”运城拿下首块5A金字招牌,更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承载国家文化自信、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文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