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空心村”向新蝶变

吕梁:“空心村”向新蝶变

凤凰网山西报道 “空心村”治理既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迫切需求,也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吕梁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准把脉问诊、探索党建共建、培育后备力量、提升治理效能,市县乡村同题共答,聚焦破解“空心村”治理难题,推动一个个“空心村”向新“蝶变”,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聚焦“需要什么、如何分配”

合理配置治理资源

综合人口基数、集体经济、民生保障、工作任务等因素,开展村“两委”干部职数核定工作,精简“空心村”职数。分类划拨经费,出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县(市、区)实行差异化保障,在确保“空心村”治理正常运转的同时,激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将“空心村”作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的重点,瞄准在外务工人员、致富能手、返乡或意向返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群,将后备力量分为成熟可用、跟踪管理、培养引导三个梯次,分类开展精准培训、结对帮带、实践锻炼。

聚焦“发展什么、如何发展”

分类推进联村共建

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关、人文相近的原则,创新构建三类联村共建模式,推动组织融合、资源聚合、力量整合。以强带弱类。打破村域限制,充分发挥强村辐射带动作用,解决“空心村”动力不足问题。村村互补类。坚持抱团发展、互利互惠,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缓解单个村庄资源有限、力量不足、发展渠道狭窄等问题。村居联建类。在城乡结合部,将村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联建,切实增强村党支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

聚焦“村谁来管、谁来服务”

着力提升治理效能

“空心村”需要什么,群众自己说了算。党员干部通过“走网入格”梳理需求清单,整合政务、社会资源形成“资源清单”,最终对接生成“项目清单”,组织党员志愿者、到村工作大学生提供上门理发、免费义诊、庭院清理等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流出人口聚居地建立党群服务站点,跟进式满足群众需求,让村民少跑路、好办事。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加强常态化沟通联系、教育管理,引导其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让每个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看得见未来。

聚焦“地谁来种、粮怎么稳”

系统推进生产托管

全面推广党组织主导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坚持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不变,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结合农户意愿签订合同,实现连片耕作,适度扩大集中经营规模。各县(市、区)资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购大型农业机械,向农户提供灌溉、采购、旋耕、播种、植保、保险、收割、销售、结算“九统一”全托管服务,有效减少了土地承包、粮食种植等方面引起的矛盾纠纷,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王鑫 通讯员:李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