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党建领航,驶向“人民城市”幸福港湾

吕梁:党建领航,驶向“人民城市”幸福港湾

凤凰网山西报道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再次凸显了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关键地位,会议所强调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其生命力最终是要落实到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绣好城市治理这幅精细画卷的核心牵引力,正是党建引领。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精准转化为治理效能,方能有效破解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实现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筑牢组织根基,是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坚实起点。城市治理的根基在基层,力量在组织。社区党组织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覆盖的广度、组织的密度和运行的强度,直接决定了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治理指令能否高效通达。因此,首要任务是织密建强基层组织网络,推动党组织向小区、楼栋、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治理单元延伸覆盖,确保党的组织触角无处不在、作用无时不在。同时,要注重优化组织力量构成,积极吸纳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社区能人等多元主体加入治理队伍,将社区党组织真正打造成凝聚各方、攻坚克难的坚强战斗堡垒。山西各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成功实践,正是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枢纽功能,有效整合了条块资源,破解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困境。

在组织根基稳固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创新协同机制,凝聚治理合力。城市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难以应对日益多元的诉求和挑战。党建引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能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成为联结多元主体的“红色纽带”。一方面,必须推动治理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更充分的统筹协调权和资源调配权,使其真正“腰杆硬起来”,有能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多元协同共治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议、项目化共建、群众“说事议事”等机制平台,有效联结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居民,引导各类治理主体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治理共同体。上海楼宇党建的精细化模式,正是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整合楼宇内企业、白领、物业等多方资源,将“竖起来的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此外,还需特别注重完善“平急转换”机制,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党的组织体系能迅速转化为高效有力的应急动员体系。

随着治理格局的优化和协同机制的完善,数字赋能则为提升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插上了翅膀。在信息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必须拥抱科技变革,方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对高效便捷服务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党建和治理,打造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党建”平台,通过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对民情民意的精准感知、对风险隐患的智能预警、对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同时,要善于利用数字平台拓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推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指尖”高效流转,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应用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初心,坚决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温暖人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常态。

党建强则治理优,治理优则民心安。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绝非一句口号,而是贯穿城市工作始终的生命线,唯有持之以恒地深植组织根系、创新协同机制、善用科技赋能,让党的组织优势在城市治理的最前沿阵地充分彰显,才能有效激发基层治理的澎湃活力,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不仅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夯实执政根基的生动实践。(王鑫 通讯员:李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