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党建引领服务赋能激活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晋城:党建引领服务赋能激活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今年以来,晋城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规范发展、服务赋能三大主线,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推动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领航,筑牢社会组织发展根基

“多年来,我们连续获得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年度先进市直单位’等多项荣誉,下设的晋城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还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党建引领的作用至关重要。”晋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牛孝忠的话道出了众多晋城社会组织的心声。

晋城市共有社会组织1167家,其中市本级476家。近年来,市民政局持续强化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社会组织领域党的建设“六同步”“两纳入”工作,即推动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教育培训与社会组织党建同步,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组织章程。同时,大力推动社会组织负责人与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开展示范轮训、党员全员培训,要求党建指导员定期述职,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市五金机电商会党支部作为晋城市首个获批成立的商会党支部,创新推出了党建“144”工作模式,实现了党建与商会工作深度融合,为商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目前,商会会员数量已达310家,年营收总量达40亿元以上。

严格监管,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秩序

“撤销登记不是终点,而是为社会组织营造清朗公正发展环境的新起点。”今年5月,晋城市民政局经深入调查,并征得业务主管单位同意,依法对8家社会组织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并将其纳入社会组织信用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晋城市民政局持续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等工作。综合运用约谈提醒、责令整改、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等监管手段,全面规范社会组织行为。今年上半年,晋城市民政局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报告工作,依法注销、撤销、限期整改16家“僵尸型”社会组织,责令12家社会组织整改,处置2家非法社会组织,责令1家社会组织限期停止活动。

精准服务,激发社会组织发展动能

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王悦,通过晋城市臻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的社工宣讲会,对社工行业产生浓厚兴趣,毕业后顺利入职该中心。“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社会工作的决心,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悦说道。

这是晋城市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生动缩影。晋城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资源、人才优势,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今年上半年,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全市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领域投入金额达66.3万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指导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低、缓缴费用等方式为企业减负104.5万元,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2.3亿元;在基层治理方面,推动会员单位发布岗位247个,招聘全日制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56人,有效化解各类纠纷306件。

如今,晋城市社会组织正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除民生服务外,部分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产业升级,在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法律援助、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晋城市甘薯协会协助编写《晋城市食用型甘薯质量标准》和《晋城市淀粉型甘薯质量标准》,服务面积10000亩,增加红薯产量,提升红薯品质,推动全市甘薯产业健康发展;晋城市律师协会为众多政府部门提供法律顾问服务,深度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每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000余件;晋城河南商会积极促进晋豫两地经济交流,连续多年会员企业全年营收总量突破100亿元,每年上缴国家利税8亿元,解决近6万人就业。

汇聚微光,终成星海。晋城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地方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中展现更大作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郑璐)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