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秒变画中仙子让人心动震撼,“星空露营”“一日知县剧本游”“机甲悟空秀”更是击中无数游客的心趴……刚刚过去的“五一”,运城用一场“文旅+”的盛宴,让全国游客记住了这座“国宝第一市”。
数据显示,5月1—5日,运城市51家开放A级景区、岚山根·运城印象及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233.47万人次,同比增长32.62%;累计门票收入1814.36万元,同比增长30.37%;累计经营收入3847.49万元,同比增长39.26%。
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岚山根、盐湖等景区游客量激增,文商旅协同发展的“运城模式”开启了自己的步伐。
解州关帝庙景区,游客和身穿动漫服装的演员互动
科技赋能,千年文化实现创新表达
运城的历史,是刻在盐湖边的春秋、写在关帝庙的忠义、藏在普救寺的《西厢记》。如何让这些沉睡的文化“活”起来?答案藏在科技与创意的碰撞中。
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古韵浓厚的摊位布置以及古装扮相的工作人员,让人瞬间穿越千年。宋代市井的吆喝声、古装摊贩的叫卖声、鼓乐交织的《宋风·夜宴》大型实景演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盐商鼎盛的繁华。
游客观看《宋风·夜宴》大型实景演艺
夜游实景剧《梦境·西厢记》演出现场
而在普救寺景区,夜游实景剧《梦境·西厢记》巧妙运用声光电、AR技术还原张生与崔莺莺的经典桥段。游客穿梭于禅院回廊之间,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剧中人”。“演员的衣袂扫过我的手臂时,仿佛真的回到了唐朝。”来自河北的游客马女士感叹道。
运城博物馆则用三维影像技术,将考古成果展变成“时空隧道”。游客可自由选择“湖盐宝藏”“条山吉金”“晋室风云”“忠孝故里”四条线路,亲手“触摸”文物背后的故事。“没想到历史还能这么玩!”一位年轻游客在社交媒体晒出体验视频,点赞迅速破万。
游客在运城博物馆观看考古成果展
国潮当道,戏曲传承谱写市井华章
运城的底气,不仅在于文物,更在于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
五一期间,“相约好运城 唱响晋陕豫”群众戏曲惠民交流周火爆出圈。蒲剧的醇厚、秦腔的豪迈、豫剧的铿锵,在关公故里同台竞演。绛县豫剧团的《穆桂英挂帅》、永济蒲剧团的《花枪缘》场场爆满,叫好声不绝。台下观众举着手机录像,直呼“这才是国潮!”
非遗传承,好戏连台。永济蒲剧艺术节上,失传60年的《孙安动本》复排首演,让戏迷大饱眼福;夏县开展“五大文化”戏曲展演,将当地文化融入戏曲;“文化进万家”稷山专场、非遗进景区戏迷演唱会也同期举办,剧团还送戏下乡到百姓家门口,形成全域戏曲氛围。
“以前觉得戏曲是老一辈的爱好,现在发现它也能很酷。”“00后”游客小王在朋友圈写道。
“五一”期间运城举办群众戏曲惠民交流周
花式宠客,暖心细节诠释城市温度
文旅出圈的终极秘诀,是把游客变成“自己人”。运城的“宠客”政策,从停车到食宿,处处藏着小心思。
外地车辆轻微违停不罚款、景区附近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6条“城景通”免费直通车覆盖运城盐湖、五老峰、永乐宫等热门景区……“这些细节让我们觉得,运城是真心欢迎游客。”自驾游客刘先生感慨。
住宿体验更是花样百出:盐湖边的星空房、五老峰的帐篷营地,让游客“睡在风景里”,感受更有温度的运城生活。“每个房间都能看到中条山及盐湖,下次来可以多住几天,总体体验感相当不错。”一名游客在印象南湖的一家民宿居住后评价道。
美食,则是运城的另一张名片。清晨的东湖早市,豆腐脑配圈圈馍开启元气一天;夜晚的盬街,羊肉泡馍、油泼面的香气弥漫整条街。“四菜一汤一饼”地标美食,被网友评为“碳水爱好者的天堂”。盬街相关负责人表示,街区以美食为媒,在“五一”假期举办多场文化节目表演,致力于满足游客们的味蕾,同时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运城盐湖区东湖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运城特色美食
黄河夜市人流如织,带火运城夜经济
文商融合,好运之城激发消费动能
当传统文化遇上潮流IP,年轻人心甘情愿为运城“买单”。
文创市集上的关公手办、盐湖的盐雕工艺品成为爆款,让每一个喜欢运城的游客忍不住“揣兜带走”。“游客带走的不只是文创,还有运城的故事。”一家景区的工作人员表示。
运城博物馆文创区,游客挑选心仪文创
“文旅+”的更深层逻辑,是产业联动。“五一”期间,运城主要大型商业综合体业绩均创下新高。“金铲铲之战线下赛”“慢骑挑战赛”“杰迷音乐会”等活动,引得无数游客驻足参与。在各种福利优惠的加持下,不少游客开启“买买买”模式。
从“网红”到“长红”,运城的目标清晰——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这个五一,运城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是让传统基因在现代肌理中自然生长。当千年河东遇见现代创意,好运之城的文化“长红”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拉开帷幕。(凤凰网山西 田小丽 刘子悦)
图源:运城文旅、运城新闻网、河津文旅、鹳雀楼旅游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