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山西报道 近年来,文水县以村级违规合同清理为突破点,走出了一条以“清家底、化债务、增收入”促进村集体增收的特色之路。在巩固“清化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村集体经济合同按时兑现,收益“颗粒归仓”。
文水县将每年11月定为“合同兑现月”,坚持“县主抓、乡主导、村主体”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协调推动,联合调度;各乡镇成立专班专职专干,逐项过筛、按约催收;各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疑难问题提级办理。坚持“稳存量、核变量、提增量、控减量”工作思路,通过维护好正常履约合同,查核到期转包、不再承包合同,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资产形成稳定收益合同,审慎对待到期合同的方式,持续优化合同结构,减少潜在风险,促进集体资源高效配置。坚持“全流程、广范围、严要求”公开举措,对“三资”底数查核、价格评估、动态调价、公开竞价、合同公示等重点环节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四监督我”民主决策程序,兑现完成后集中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让农村集体合同在阳光下兑现。
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法治导向,抓实兑现工作。真金白银入账一批。围绕“旧账起底,新账盘点”,各乡镇再次对所有村集体合同“过筛子”,承包费收取金额均以银行进账单核实认定,确保挤干“水分”,数据真实。价格调整增收一批。遵循“三年一调整、一年一兑现”的原则,充分考虑物价指数、市场行情以及村情实际,重点关注价格偏低合同,科学合理严格程序进行调价,2024年度对9个乡镇57个村3000余份合同进行调价,平均每亩增长50—100元。法律程序规范一批。建立协同推进、会商研判机制,对有谈判余地的合同限时整改,对拒不缴纳承包费的“硬茬子”合同移送司法部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村集体利益。
紧扣合同兑现关键要点,以强化监督管理、赋能合同管理为靶心,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巡察亮剑严排查。将合同兑现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点范围,逐村巡察形成有力震慑,有效解决承包费收取老大难问题。抽查核验严把关。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采取银行对账、实地检查、重点抽查的方式,逐乡镇逐村进行重点抽查核验,确保合同兑现数据真实,落地有力。数据平台严监管。将合同全部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常态化抓好平台规范使用,全面掌握农村集体资产变化情况。(王鑫 通讯员:李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