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山西报道 近日正在召开的晋城两会上,晋城市政协委员,晋城市统计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郭惠芳提出,将人口质量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系统性破解人口结构失衡难题的建议。
2025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人口发展体系。落实生育服务支持政策,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郭惠芳认为,晋城市人口发展呈现规模弱减、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净流出态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人口素质优势显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为此,她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打造教育强市。充分发挥晋城市人口素质提升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的优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一方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实施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增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另一方面,开展多频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以山西科技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与晋城市战略合作为契机,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培育优质人才,塑造创新动能。
二是筑牢健康屏障,完善生育与养老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制定发布市、县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六县(市、区)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全面运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完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在所有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平台。鼓励企业、社会组织通过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养老扶幼服务。
三是聚焦青年就业,激活人才动能。发挥晋城市产业体系全、经济实力强等优势,结合“光机电+”产业集群规划,新增就业岗位,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留晋发展,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健全创业培训、孵化、活动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
四是挖掘老龄社会价值,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发挥银发经济助力消费升级的作用。加快制定银发经济促进法,推动六县(市、区)公办养老机构全面运营,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推广智慧养老设备应用,建设“晋城长者云服务平台”,整合医疗、家政等服务资源。引导激励各类市场主体有序进入,打造养老用品、服务、地产和金融板块,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投入机制。设立人口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教育提质、养老托育、生育补贴等领域。探索“财政贴息+社会资本”PPP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托幼设施建设。优化补贴政策,提高二孩、三孩生育津贴,扩大低收入群体生育保障覆盖范围,加大高龄津贴发放力度,建立与物价指数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
六是统筹规划监测,强化跨部门协同。建立人口监测体系,搭建人口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生育率、老龄化等核心指标,定期发布预警报告。推动跨部门协作,开发“晋城人口通”政务小程序,实现线上集成办理便民服务。完善人口普查长效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田小丽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