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山西报道 “晋城是一座非遗底蕴深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已认定260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类版权1300余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数量占全省90%左右,以全省第一的数量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2月26日,晋城两会上,晋城市人大代表,阳城县旭昇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员乔琳建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乔琳表示,近年来,晋城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工作卓有成效,非遗工作保护已脱离“博物馆”式保护阶段,而是注重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传承和发展,这就是非遗的活态传承。
“目前非遗活态传承还存在市场环境有待改善、推广渠道有待拓展等问题,非遗的相关推广体系尚在初期探索中。”就此,乔琳提出3点建议:
一是培育有利于非遗类民间艺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定期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潮流市集、非遗夜市等活动,为非遗企业提供展示舞台,使非遗产品能够“大胆做、方便买、日常用”。定期举办规模较大的活动,促进城际文旅,拉动地区文旅消费。建议发放“非遗消费补贴”,线下可联动本市各大非遗店铺、市集现场商户,线上可以合作电商平台,发放非遗消费尝鲜券,拉动实际成交,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非遗。
二是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展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征集宣传活动,鼓励推出更多“非遗+旅游”优秀项目。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商店可开设“非遗专区”,划拨非遗旅游专项资金,补贴店铺专柜费用、作为非遗专区产品的消费津贴、甚至用于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购买的非遗产品。
三是推动非遗传承网络推广转型。在营销上,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电商等手段,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让非遗产品传遍晋城、走出晋城,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一方面,举办网络营销、直播电商相关培训,支持企业通过线上媒体、直播电商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打造“共享直播间”,通过规模化使晋城非遗形成线上合力。线上线下碰撞新火花,为非遗行业注入新动力。(田小丽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