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两会看发展丨十个“坚持”,擘画2025发展蓝图

晋城两会看发展丨十个“坚持”,擘画2025发展蓝图

凤凰网山西报道 2月24日上午,晋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薛明耀作政府工作报告,对晋城2025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十个“坚持”,擘画晋城2025发展蓝图。

——坚持向新而行、向效而行,全力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持续壮大光机电产业集群,确保今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4亿吨以上,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7%。全年煤层气产量达到80亿方以上。新建15座智能化煤矿,培育5户以上市级绿色工厂,支持企业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抓好总投资65亿元的7个煤化工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晋城光谷”等数字产业园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引进10个以上消费品产业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205亿元的十大物流园区、280亿元的15个现代服务业龙头项目。鼓励企业布局海外仓,打造一个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群。支持晋钢、富士康等外贸龙头企业稳产扩能。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好文旅康养攻坚战。将凤城康养示范区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康养产业标杆。推动王莽岭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峪古堡大景区加快提规扩建升级,司徒小镇持续红火“引流”。新建17个康养村和50处康养院落。推广“8种康养模式”,优化10条特色精品线路,构建全域全季全龄文旅康养格局。激发15条美食街区、28个夜经济专区“烟火气”。加快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全市精品民宿达到80家。加快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策划推出更多高水准、高人气特色节庆活动,打造现象级IP,推动城市“出圈”。

——坚持项目至上、产业为先,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紧盯年度计划投资860亿元的1561个建设项目,逐项梳理今年计划开工的637个项目,确保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40%以上、上半年开工80%以上。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实行工程建设领域高频事项集成办理,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确定牵引性带动性强的37个重点项目,抓好总投资98亿元的晋城机场“1+4”工程。推动总投资68亿元的东南过境高速开工,抓紧总投资82亿元的阳运高速晋城段前期工作。抓好总投资352亿元的“大水网”建设,早日实现张峰调水供水工程建成投用。

——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全力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不折不扣完成7大类28项改革任务,力争市属国有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均下降10%。加快“晋创谷”高水平运营。新认定1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立项20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新认定6户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用好“人才新政20条”和柔性引才办法,加强人才待遇、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服务保障。支持高平、阳城开发区打造绿电园区、消费品特色园区。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做强重点产业链,新增省级“链主”企业1家、“链核”企业3家,十大产业链营收突破1400亿元。培育壮大专业镇,新增1个省级专业镇、3个市级专业镇,全市专业镇营收突破750亿元。

——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力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支持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十大片区”特色化改造。新建1100个5G基站。新建“四好农村路”298公里,提升1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42.08万亩、产量达到13.84亿斤。新培育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认证20个农产品“三品一标”。抓好总投资616亿元的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路景村业”一体推进,完成年度投资94亿元以上。抓好总投资269亿元的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65亿元的3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以上。打造5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提档升级村,加快20个特色片区建设,精心营建云锦太行、城乡融合、东方古堡3条示范廊带。

——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全力打好营商环境持久战。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用好“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快捷、更省心,不断擦亮“晋心服务”品牌。抓好文旅康养等3项标准体系建设,培育15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实施“企业安静期”制度,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深化“两不一欠”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吃拿卡要、阻工扰工、违法建设等行为,严厉打击插手工程、围标串标、恶意刁难等现象,让企业在晋城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全力打好生态环保持久战。坚持“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组合治污,建成投运高平丹河下庄、阳城濩泽河、沁水县河等3处人工湿地,加快推进阳城润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428.51公顷、营造林1000亩、森林抚育3.0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7.35万亩。冶金、建材等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超过30%,中大型矿山绿色矿山标准达标率超过38%。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打造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创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深入推进新优质初中建设,全面改善市直8所初中学校办学条件,一体推进市区12所新优质初中内涵提升,实现软硬件并重并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改建10所中小学、10所公办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建设中医药强市,市中医院积极争创三级中医医院。持续办好晋城市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质文创产品和文艺精品力作。精心组织开展建市40周年系列活动。

——坚持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全力打好社会治理持久战。严格落实信访稳定“5+1”责任制,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力争骨头案、钉子案全部化解到位。持续推广东圣社区、前书院社区、大张村、南山村等创新治理试点经验,努力打造更多暖心社区、善治乡村。建成“1+3+N”市级治安防控系统,推进基础管控中心与治安防控中心建设。

——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打好安全稳定持久战。实现化工园区风险降级,完成正常生产煤矿基本地质透明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年底前每个村(社区)至少建立1处应急避难场所,逐步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全覆盖。圆满完成“保交房”任务,妥善处置高风险房企和项目,加强房地产项目全链条监管,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田小丽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