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是未来所系、大势所趋。
开年以来,山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促进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注入更多推动力、支撑力。
即日起,凤凰网山西聚焦各地转型发展实践,看传统产业如何焕新升级、新兴产业怎样培育壮大。
“新”是晋城近几年发展的耀眼标签。
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晋城“新”意盎然,动能强劲。
数据为证:2024年,晋城市GDP同比增长6.8%,增速领跑全省;人均GDP达10.8万元,稳居全省首位、中原城市群第二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万元。
“热气腾腾”的成绩单背后,是晋城市以创新为引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写照。
传统产业焕新:绿色转型重塑竞争优势
作为能源重镇,晋城始终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为牵引,推动钢铁、化工、铸造等产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迈进。
在煤炭领域,晋城聚焦“集约高效、智能绿色、清洁利用”,累计建成智能化矿山28座、国家级绿色矿山10座、省级绿色矿山17座,绿色开采煤矿占比超30%。通过“一网融合”实现80%生产矿井数据实时管控,安全管控平台覆盖率达40%,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全省领先。
煤化工产业,同样加速蝶变。“我们从2月3日进场施工,预计3月底完成12台气化炉改造。”省级重点工程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纯氧气化升级改造项目,现场一派繁忙。
作为全省最大尿素生产企业,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2023年启动纯氧气化全流程升级改造,项目投产后,污染物排放量将下降50%以上,无组织排放减少90%,煤炭消耗降低10%—20%,废水实现零排放,为传统煤化工绿色转型树立标杆。据介绍,该集团大颗粒尿素产占全国的2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煤化工行业标杆。
此外,晋城市引进的海归博士碗海鹰团队研发的“纳米扩散膨胀剂”技术,攻克瓦斯抽采密封难题,近日入选国家首批示范项目,构建“绿色开采—高效抽采—清洁利用”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助推能源产业向高端跃升。
观大势,谋大局。晋城市积极探索新技术、践行新策略、运用新方法,为传统产业转型找到关键突破口,以创新抢占了发展先机。
新兴产业拔节:光机电产业领跑新赛道
“近年来,晋城把光机电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入链主企业,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光机电产业发展蓬勃向上、前景广阔。”2月19日下午,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科技与投资参赞戴慕杰一行4人在晋城经开区调研,先后参观了“以光逐梦”展厅、山西英特丽科技有限公司,对晋城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态势赞赏有加,表达了加强沟通交流合作的意愿。
晋城将光机电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突破口,深耕视觉系统、新材料、人工智能三大链条,推动晋钢光伏产业园、康佳智慧科技城等15个龙头项目落地,产业集链成群效应凸显。
在去年12月5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志军介绍,晋城市光机电产业已实现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光彩蝶变”。
规模从“1+30”到“1+130”,产值从“140亿”到“500亿”,人才从“6人”到“100人”……五年间,晋城光机电产业发展迅猛。这样的势头,得益于晋城市委市政府的“三个坚持”:坚持以政策为基,构建产业生态;坚持以招商为要,推动集群发展;坚持以创新为本,确保行业领先。
省级家电消费品特色园区吸引15个项目入驻,满产产值达85亿元;青禾晶元研发的半导体复合衬底填补国内空白,斩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智能家居领域开发百余类终端产品,形成“产品+服务”全链条体系,带动外贸进出口增长14%、外资增长130%……
2024年,晋城经开区光机电产值突破700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42%;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连续三年居全省71个开发区之首。
数字赋能强基:智能制造激活转型引擎
晋城以“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晋城市“统筹推动、标杆引领、优化生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案例。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晋城市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晋城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探索,从未止步。
2024年出台专项方案,明确新增“两化”融合认证企业10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户,编制市级“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和发展报告。
目前,晋城市已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省级试点企业14家,7家企业入选市级数字化改造标杆,“两化”融合认证企业达127家,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人工智能领域,晋城加速布局。晋城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驻企业6家,厂房利用率超60%。山西广悦智能科技物联网终端项目投产后,将涵盖智能安防、新能源充电桩、AI通信模组等产品,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晋钢、陵川金隅等5家试点企业引领区域数字化转型,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格局。
从传统产业的绿色嬗变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崛起,从数字赋能的创新实践到开放生态的持续优化,晋城以新质生产力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晋城样本”。
一路向“新”,奔腾前行。一个“新”潮澎湃的晋城,精彩无限,未来可期。(凤凰网山西 田小丽 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