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兴县:打造杂粮全产业链,推动小杂粮产业大发展

吕梁兴县:打造杂粮全产业链,推动小杂粮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兴县实施‘特’‘优’‘高效’发展战略,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牌,先后荣获‘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杂粮美食厨师之乡’‘山西优质杂粮之乡’等荣誉称号。”

1月17日上午,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贺建强介绍了近年来兴县为发展“小杂粮”产业所做的四方面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源自“吕梁发布”微信公众号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源自“吕梁发布”微信公众号

高质量选育杂粮品种。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引进6支杂粮专家团队,建立谷子、荞麦、食用豆、高粱等杂粮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试验示范基地,选育共有产权品种7个,转化应用新品种4个,育成新品系和新品种10个,鉴定筛选优良品种197个,展示示范优良品种32个。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加强晋谷21号(谷子)、晋杂22号(高粱)等杂粮种子品质管控,逐步实现由杂粮生产大县向种业大县迈进。

高标准建设杂粮基地。健全“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杂粮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品种研发、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推广应用种子包衣、宽行起垄、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贺建强介绍:“我们紧盯杂粮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从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到实施标准化生产,再到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全过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绿色杂粮基地达到20万亩,杂粮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40万亩左右。”

高水平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现有省市杂粮加工龙头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大户1600余户。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5个,培育出“山花烂漫”“晋兴红”“晋绥黄河湾”等杂粮品牌32个,为杂粮产业开枝散叶、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品质推动精深加工。聚焦打造杂粮全产业链体系,研制推广杂粮代餐粉、小米油、小米锅巴、杂粮方便面、杂粮预制粥等小杂粮食品,开发亚麻籽油、功能食醋、红土地酒、晋绥酒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杂粮预制饭菜产业,研发形成拥有“120道特色菜”的“兴县杂粮宴”餐饮品牌,推动小杂粮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贺建强表示,下一步,兴县将立足自然禀赋,聚焦“特”“优”“高效”战略,持续推进“杂粮种子—杂粮—杂粮精深加工—杂粮宴”全产业链发展,对杂粮产业全方位落子布局,持续扩大“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小杂粮朝着大产业阔步迈进。(凤凰网山西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