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岸边的薛公村,曾是运城临猗县有名的“六边”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薛公村一度陷入“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困境。然而,近年来,大闸蟹恋上黄河水,让薛公村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昔日的荒沟河滩地变成百姓致富的聚宝盆。
薛公村门楼
薛公村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加之黄河水中富含营养元素和浮游生物,为螃蟹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既利于水草生长,又利于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实景
薛公村螃蟹特写
“运城螃蟹以其青壳白底、金爪黄毛的标志性外观,彰显出与江苏螃蟹相媲美的优雅品相。得益于黄河水富含的高谷氨酸含量及偏碱性土壤的独特养殖环境,运城螃蟹肉质鲜美,甜味十足。”山西品极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楠介绍道。
熟蟹
薛公村在黄河滩上成功实现“南蟹北养”,不仅让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大闸蟹的乐园,更成为村民的“钱袋子”。
薛公村如今已逐步建成以1000亩大闸蟹、2000亩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村集体收入因此每年增加50万元,同时提供130余个长短期就业岗位。2023年,全村大闸蟹产量更是达到15万斤,产值高达750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临猗县依托黄河资源和农文旅项目的优势,不断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成功打造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万亩优质莲藕基地,并被誉为“中国渔药之都”,逐渐形成以薛公滩生态建设为核心的特色种植养殖格局。
荒沟变梯田、滩涂变美景、水域变成聚宝盆,薛公村走出一条自己的振兴路。
黄河滩地上,蜿蜒曲折的黄河缓缓流淌,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连片的养殖场池塘、翠绿的荷塘相映成趣,荷叶随风摇曳。候鸟从远方归来,或低空翱翔,或水中嬉戏。
滩涂俯瞰图
目前,薛公村借助生态养殖形成荷花观赏区、湿地游览区、船艇游玩区、田园观光区、生态景观区等多个旅游景点,实现农文旅一体融合发展。
滩涂远景
一个个青背、白肚的大闸蟹,让昔日的黄河滩焕发出新生机。
“今年,村里已经制定临猗县薛公滩生态文化景区总体规划,并已得到上级批准。这将是薛公村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薛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俊怀表示,下一步,薛公村将继续利用大闸蟹水产养殖这一大产业拉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示范区。(凤凰网山西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