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煤”开二度 “氢”启未来

吕梁:“煤”开二度 “氢”启未来

氢能是全球公认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也是推动能源结构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基地,吕梁市坐拥1.6亿吨煤炭、3800万吨焦炭、35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能,为布局氢能产业带来先发优势。

近年来,吕梁市聚焦“一体两翼、三港四链”战略思路,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构建“制—储—运—加—用”全链条、集群化发展体系,氢能产业集群蓄势而起。

鹏飞集团一期年产2万吨焦炉尾气制高纯氢项目一角。 刘亮亮 摄

鹏飞集团一期年产2万吨焦炉尾气制高纯氢项目一角。 刘亮亮 摄

“氢”装上阵,着力建设“北方氢都”

在位于孝义市鹏飞集团的鹏湾氢港产业园内,净化装置、增压设备、脱硫、脱碳转化等各种大型制氢装置巍峨挺立,煤气制氢设备高速运转,一派绿色转型的生产场景。

焦炉煤气是主要的制氢原料,作为煤炭大市,孝义年产焦炉煤气70多亿立方米,在氢气制造成本上有天然优势。

“我们从2019年起布局氢能产业,2020年制定了总体规划,包括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研发以及装备制造,近几年一直在按照规划推进落实。”鹏飞集团总裁助理兼氢能事业部总经理马小龙说。

从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年产2万吨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出氢,到3套水电解制氢、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建成投用;从200辆氢能重卡、氢能通勤客车、装载机示范运行,到氢能重卡以及电堆等制造项目有序推进……抢滩布局氢能产业,鹏飞集团成绩可圈可点。

据了解,鹏飞集团氢能产业总体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78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800亿元、利税275亿元,安排就业3.5万人。

“我们将继续发挥省级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氢能技术研究应用,在氢能产业赛道上继续领跑创新突破,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更强氢动力。”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表示。

吕梁经开区新材料园区内年产2万台氢燃料商用车整车生产项目。刘亮亮 摄

吕梁经开区新材料园区内年产2万台氢燃料商用车整车生产项目。刘亮亮 摄

交城美锦一期2万吨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正源源不断生产氢气。刘亮亮 摄

交城美锦一期2万吨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正源源不断生产氢气。刘亮亮 摄

“氢”装上阵的企业不止一家。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山西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是能源行业率先转型升级的革新者和代表者。

在交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美锦能源周边每年有565万吨的焦化产能,年产焦炉煤气达到20亿立方。瞄准丰富的原料资源,企业在大力推进焦炉煤气制氢项目的同时,同步布局了存储、输送、应用等一系列氢产业链条。

在位于吕梁经开区的美锦氢燃料商用车关键零部件生产车间,一辆辆氢能重卡正在加装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总成。“美锦将建设年产2万台氢能重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线,2025年前在吕梁市示范专线配套建设不低于50座氢能源综合能源站,并建设氢气运输物流基地。”生产主管刘斌奇介绍。

发展焦炉煤气制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煤气化制氢四大链条,建设氢能供应港、技术研发港、装备制造港,吕梁市锚定建设北方“氢都”目标,持续推动氢能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鹏飞、美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成链,吕梁氢能产业发展全面起势、动能加速集聚。吕梁,不再是“一煤独大”。

“氢”景交融,推进全域示范应用

发展氢能,应用是关键。

3月31日,吕梁市区首批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亮相310线路,线路全长24公里,标志着以吕梁市区、孝义、交城等为重点的公交加氢走廊正在逐步落实。

4月29日,孝义市首批500辆氢能共享单车、5辆氢能公交车正式投运,标志着吕梁公共出行领域开启绿色零碳新时代。

今年5月,3辆载重近40吨的氢能重卡从孝义市出发,行驶超过700公里,中途经过一次加氢,将车上装载的煤炭送到天津港,再装满货物运回山西。这是氢能重卡商业化运营的一次探索。

……

310路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行驶在吕梁市街头。刘亮亮 摄

310路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行驶在吕梁市街头。刘亮亮 摄

孝义市鹏飞氢能共享单车调度中心。刘亮亮 摄

孝义市鹏飞氢能共享单车调度中心。刘亮亮 摄

美锦氢燃料商用车整车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对氢燃料电池重卡进行装配调试。刘亮亮 摄

美锦氢燃料商用车整车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对氢燃料电池重卡进行装配调试。刘亮亮 摄

在吕梁,氢能应用场景非常广阔。

据统计,过去一年,该市氢能重卡总行驶里程已超过800万公里,部分单车里程已超10万公里,碳减排达到1.1万吨,净化空气达1.6亿立方米。

随着吕梁市第二批百辆氢能重卡(二代)投运,二代氢能重卡通过对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等整车层面的品质优化,迭代升级取得全方位突破,整车成本支出缩减32万元。全市已投运400余辆氢能车辆用于煤炭焦炭运输,运输区域覆盖省内大部分地区,省外可达陕西榆林等地,成为全国唯一具备纯商业化运营的氢能重卡应用示范场景。

据测算,从碳排放、碳交易收益看,按照每辆车每年10吨的加氢量计算,可实现480万吨的减排,减碳交易价格参照2024年北京、广州碳市场BCER平均价格,可实现碳汇交易收入2.1亿元。从产业链的延伸看,以氢能重卡规模普及发展的同时,观光车、叉车以及市政公交车、环卫车等产业链将得到全面延伸,按照7年延伸150亿产值规模发展,将实现3亿元地方经济贡献。

交通用氢,先行先试。吕梁以物流运输、城市公交等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示范应用基地。同时,积极布局“氢进万家·氢能小镇”科技示范工程,逐步拓展氢能在工业、家庭、建筑等多领域示范应用,带动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氢”尽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宝地

手握氢源富集、制氢成本低、应用场景丰富三大优势,吕梁市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把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生态,全面推行链长制,坚持“五动”引领,不断培育壮大氢能产业。

——政府推动。成立3位副市长领衔的工作专班,实行一月一例会、一月一调度,定期研究推进项目审批、技术创新、生产应用等工作。

——政策拉动。相继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年行动计划》等,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

——资金驱动。设立1亿元的专项补贴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转型股权投资基金,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拓展应用场景。

——市场带动。引进申能集团、鲲华科技、浙江蓝能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吕梁氢能产业研发基地,加快推动氢能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促动。制定《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一体布局建设油、气、氢、电综合服务站;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探索“一块标准地+一次承诺、实现企业零跑腿”服务模式,重点项目从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

不止如此。为了给氢能产业保驾护航,吕梁市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等42所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共建了90多个智库基地。

鹏湾氢港集控中心是集生产运营、调度指挥、无人巡检、数据汇总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中枢。刘亮亮 摄

鹏湾氢港集控中心是集生产运营、调度指挥、无人巡检、数据汇总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中枢。刘亮亮 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几年,上海申能、氢晨科技、浙江蓝能、东风汽车等行业龙头纷纷落地吕梁,联合共建“氢能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氢能汽车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总投资263亿元的16个氢能产业项目全面铺开。

目前,吕梁市已形成7.6万吨制氢能力,11座加氢站建成投用,600辆氢能重卡投入运行,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气—站—运—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氢能发展指数山西第一。

“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吕梁实现了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精彩蝶变,未来将打造北方重要的氢能产业高地、国内领先的示范应用基地、全国一流的产业发展宝地。”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表示。

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要求,推动红色革命老区变身“绿色氢港”,进一步释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悉,到2025年,吕梁市制氢能力将达到20万吨以上,全市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能源站5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电推产能达到15000套,氢能动力系统产能达到10000套,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突破5000辆,氢能重卡生产能力达到5000台,培育50户氢能产业的规上企业,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按下氢能产业发展“快进键”,竞逐千亿氢能新赛道,吕梁蓄势而起大有可为。(凤凰网山西 田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