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小砂糖橘”火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农业大摸底在全国展开。作为以黄土为主、“碳水之都”的山西更是凭借自身实力闯进大家的视野,让本地人也情不自禁发起“独在家乡为异客”的调侃,运城大闸蟹、晋城三文鱼、大同西梅……一个紧接着一个出乎意料的山西农产品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当地致富新路径愈发清晰。
运城大闸蟹,横走北上广
当海鲜出现在黄土高原的那一刻,山西在本地人眼中变得陌生。而在山西的大河两岸处,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之美、人文之美和生态之美仍在不断彰显,并延展到全国各地。
金秋季节,位于黄河岸边的临猗县薛公村,成熟的大闸蟹进入到开捕上市的旺季,一只只膏黄脂玉、肉质鲜嫩的大闸蟹将从这里运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从9月中下旬开始当地的螃蟹进入捕捞旺季,预计年产量15万斤,产值达750万元。
壳青肚白的大闸蟹(图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壳青肚白的它们每一个都个大体壮、活力十足。
水不清则无大蟹,螃蟹丰收,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优质的黄河水。2019年,从事渔产水质调节的李楠,通过考察,发现薛公滩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开始依托黄河规模化养殖“中华绒螯蟹”。如今的养殖基地早已形成规模,并且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远销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
临猗县的大闸蟹体态饱满,永济市的白对虾活蹦乱跳。
初冬,在开张镇西开张村的“南虾北养”千亩生态产业园,一排排虾棚内增氧设备供氧,池内水泡翻滚,小虾游弋其中。
2021年之前,永济市千余亩盐碱地制约着经济发展,2021年之后,盐碱地化身试养白对虾的小拱棚,成为南美白对虾的定居之所。2022年6月,2000斤首批试养的对虾达到出塘标准,这些个大肥美的对虾刚一上市,就被西安和郑州的客商抢购一空。
这是开张镇的变化,亦是黄河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晋城三文鱼,“跃”出大山西
深秋时节,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焕发着勃勃生机,顺着环湖大堤望去,是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的三文鱼养殖场,同时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三文鱼养殖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优质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进富称,基地的水源来自张峰水库,水质优良,清澈无污染,达到了饮用标准。同时水温恒定,常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
胡进富养殖的三文鱼是从丹麦引进的,属于冷水性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含有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让离海很远的晋城人吃上了新鲜的三文鱼,还“跃”出三晋大地走向全国。
这些三文鱼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大连以及山东等地,深受客商青睐。胡进富表示,年产成鱼500吨,年销售收入能达到2000余万元,净利润500余万元。
大同有西梅,长成“紫水晶”
山西资源不断被发掘,地域限制不断被打破。
经过两年的试种,一种原产法国、在国内种植面积非常稀少的水果西梅2019年在大同市新荣区大规模种植成功,这种被称为“奇迹之果”的水果在大同的落地生根,不仅满足了市场的消费需求,还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
除了新荣区,浑源县裴村乡凌云口村30余亩西梅广受游客欢迎,金秋时节一串串紫红色的西梅挂满枝头,饱满丰盈、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紫水晶。
一串串紫红色的西梅挂满枝头(图源:大同日报)
近年来,浑源县凌云口村党支部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建设,点石成景,秀美的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西梅种植,开辟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农业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除此之外,吕梁市孝义市创新实施“南果北种”特色农业,种植的火龙果帮助村民走上“火红”的致富路;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当地人还用甲鱼做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肉质细腻、肥腴鲜美。
……
三晋大地,物产丰富,从陈年老醋到杏花村汾酒,从最初中国到北魏建筑,从关公故里到边塞古城,15.67万平方公里,蕴藏着数不清的珍宝,着眼当下,山西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凤凰网山西 衡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