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打破自然的镣铐——防灾减灾吾之感

【二等奖】打破自然的镣铐——防灾减灾吾之感

颓败的残埙顽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高耸而尖锐的钢筋突兀划破蔚蓝荧幕,飞扬的沙砾和碎石不断碰击出火花,拍打在看不出原貌的石板上,灰暗、狰狞、绝望、死亡……

——5月12日的汶川,婴儿的啼哭,刺耳的尖叫,铁锈的味道侵占了所有人的鼻腔。这血的警钟振聋发聩,十四年依然历久弥新。每年“5·12”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是它的十四岁生日,也是我们当铭记过去、携手未来的纪念。

防灾减灾,吾辈之责。新闻的头版不断播放着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而这也使得自然灾害频发,防灾之路愈发艰险。也许是出行时不断叠加的车尾气,也许是肆意抛弃在蜿蜒溪水里的塑料废弃物,亦或是工厂的废水,“保护环境”沦为空谈。这些是推动灾害发生的手,还是对自然的挑衅。

防灾减灾,吾辈先行。2021年的郑州洪水,引人深思。不在其境,如临其地,心已往之。郑州,一个接一个的抗洪战士奔赴前线,一批又一批的医生志愿驱驰。网络,碎银汇成庞大的数额,鲜红的热点令人焦灼不安。豆大的雨点战鼓般敲响,战士们的喊声,却远比它们铿锵,坚实有力的臂膀构筑人墙,被世人争颂。再后来,交接仪式可能简朴而庄重,白发苍苍的老人抚摸孙儿的遗像,嗷嗷待哺的幼童懵懂地看着父亲的照片。他们是英雄,也是楷模。

防灾减灾,吾辈当践行。防灾减灾距这里并不遥远,像是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措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或许是种下的一颗树种,溪里捞起的一片垃圾,工厂的一个过滤网,绿色出行的一辆共享单车,都是防灾减灾的落实。很难说那树种是否会长成防风固沙的大树,小溪是否会有鱼儿潜游,河水是否会变成水资源再利用,少排放的碳是否会给臭氧层减轻一些负担,但它们都能够防灾减灾。然而,有些灾难尽管避无可避,还是要加强减灾意识。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地震演练,了解自然灾害常识等,也是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如果废墟之地能再度焕发生机,如果满目疮痍能再回如花似锦,那么我们必然能阻止自然决绝向人类扣下扳机——防灾减灾。

如若未来山谷回响如诗人低吟,海风如亲人呢喃,温柔平和,人人防灾减灾,携手同创青山绿水家园,那么“5·12”的悲剧将不会重演,防灾减灾的花会盛开在心田,镌刻在灵魂,小事人人可为,携手同行,编篆未来华彩篇章!(曲沃县乐昌中学 329班 赵艺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