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丨晋中:积蓄人才力量 聚合创造“强磁场”

论晋丨晋中:积蓄人才力量 聚合创造“强磁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发展关键来自人才的努力。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山西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晋中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人才集聚的高地,将成为引领山西15.6万平方公里的创新引擎。

图为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同山西卫视走进山西智创城NO.4 图源:清控科创

图为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同山西卫视走进山西智创城NO.4 图源:清控科创

“每年山西大学城毕业生人数达到4万多,但留下来和从外地来晋中发展的人数却寥寥无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大学城变成一个智创城,产教研学城共融共生,为我们大学生在这里就业择业创业然后拥有自己的事业奠定最重要的基础。”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的一番话,勾勒出晋中市未来人才发展的美好图景。

挖掘潜力,激活留才“新引擎”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山西经济向前迈步的关键所在。而大学城是一个集聚人才的地方,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种类,灵活的想法,潜藏着无限价值。

晋中地处山西的中部,这里不仅有着突出的经济实力和区域能力,更是储备着五湖四海的优质人才。12所山西省属高校,22位院士、365名博士后、5700多名教授,19万余本科在校生,包含1800余名博士,1.6万名硕士……在山西大学城这方天地里,汇聚着全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如此大的教育规模和人才体量,对晋中乃至山西来说,都是一个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图为山西大学城太原理工大学 晋中晚报记者 杨洋 摄

图为山西大学城太原理工大学 晋中晚报记者 杨洋 摄

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每年大学城毕业生达到4万人,可留在当地就业生活的人并不多。据太原理工大学提供的数据,2019届毕业生共有9000余人,只有22人落户晋中。

长期以来,山西对人才吸引能力有限,导致山西人才总量少,高精尖人才更是匮乏,结构性缺口很大,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而全职引进高精尖人才代价高、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山西人才新政“12条”等举措不断出台,人才队伍也快速壮大,但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山西大学城人才资源的“金饭碗”没有捧牢用好,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来的问题和矛盾叠加。

吴俊清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把大学城的作用发挥好,我们就错失了重大历史机遇。

如何吸引人才、留下人才,成为摆在晋中面前的难题。而“智创谷”的出现,无疑为晋中提供了一条出路。

聚焦发展,打造引才“新地标”

为了发挥好山西中部城市群争先崛起的重要作用,晋中提出,要以智创城为依托打造66平方公里的智创谷,建设集聚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的中关村。同时,智创谷将承接环临空、临铁经济区机遇,全面强化科技人才对综改区、农高区的策源功能。

图为山西智创城No.4 山西新闻网 李伯鹏 摄

图为山西智创城No.4 山西新闻网 李伯鹏 摄

作为“智创谷”的核心部分,自2020年10月26日揭牌以来,山西智创城No.4通过搭建的“伊甸+金科”功能空间布局,构建了创新创业基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中心的“双核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构建“培育+实训+孵化”的环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内挖潜力、外引资源,构建“环大学城智创圈”,不断激发高校新校区的创新动力、创业活力,创造潜力,为山西省的创新生态“培土、固本、储能”。

今年以来,晋中市大手笔谋划山西“智创谷”建设,以“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为总抓手,围绕晋中市委制定的战略目标和“1221”战略举措,聚焦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大学城、晋中职教港建设,组建全省首家省校合作服务中心,与国内47所知名高校开展合作,落实省校合作项目146个,共建省校合作基地202个,引进各种高层次人才及团队23个。

不仅如此,晋中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人才经费,并且在已有1000套人才公寓的基础上,通过新建、租赁、改造置换等方式,再筹集1000套公寓,全力做好大学生实习实训生活保障。

晋中晚报记者 曹伟 摄

晋中晚报记者 曹伟 摄

在充分发挥“伊甸+金科”的双核优势,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带动下,晋中市正在不断完善双创全链条功能。

吴俊清表示,我们决不能满足在今天的现状看“智创谷”,而要放眼未来大学的业态和形态看“智创谷”。着眼未来中国的大学、世界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形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要与时代潮流、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探索方向,构筑育才“新格局”

12月16日,中共山西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在具体安排明年工作时指出,要加快打造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这也是提升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高度,晋中市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晋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着眼产业布局结构对人才的广泛需求,打破常规、务实创新,提出统筹推进资质教育和学历教育两大领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

图为山西大学城 图源:晋中日报

图为山西大学城 图源:晋中日报

为此,山西省持续推进“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突出高精尖缺,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引领山西省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军拔尖人才。预计到202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到230万人左右,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提高到10:40:50,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大幅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晋中市作为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市和唯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市,紧贴正在大力培育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8个新兴产业集群用人需求,制定战略规划,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目前已开设特色学科53个,近五年为吉利汽车等企业输送技术工人2万余名。

此外,晋中市依托平遥推光漆、榆社古建、山西梆子等非遗项目,开设晋中地方特色专业,建起了郭兰英、闫维文等100个大师名家、技能名师工作室;举办大学生智创大赛,推动校地、校企联动合作,目前已孵化30余项高校科研成果加快落地转化。

图源:清控科创

图源:清控科创

曾经的人才流失是山西之痛,更是晋中之忧。如今,晋中市将盘活大学城的人才资源存量、做大增量,并转化为科研创造和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驱动人才‘强引擎’、激发创新‘加速度’,以前瞻性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现代科技成果应用、颠覆性技术创新,全力建设山西‘智创谷’,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说。(杨沛 胥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