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专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专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11月1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定扛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带领全省上下努力克服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煤炭市场剧烈波动、房地产持续下行等多重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磊表示,具体可以用“一稳两高三突破”概括:“一稳”就是经济总量稳步增长,GDP年均增速预计将达到5%。“两高”就是规上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1%、8.7%,高于GDP增速。“三突破”:第一个突破,经济总量相继跨越2万亿元、2.5万亿元大关,5年增量预计超过75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太原+大同的经济体量。第二个突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第三个突破,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5倍,全省创新能力排名取得“十二五”以来的最好名次。

能源供给向多元绿色转变,“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煤炭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晋电外送规模居全国前列。率先推出一批绿电直连、绿电园区试点示范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55%。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能耗强度降幅居全国前列。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现货市场率先运行,2024年累计成交绿证131.7万张,绿电交易量76.6亿千瓦时。能源技术创新加速突破,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入轨运行,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能源开放合作成果丰硕,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强化节能降碳,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十四五”前四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6.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降幅位居全国前列,绿色正在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煤电机组332.1万千瓦,完成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7382万千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整体煤炭消费实现负增长。持续推动风电光伏集中式做大做强、分布式做优做精,稳步推进氢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

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山西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陈磊介绍,一批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省属煤炭企业专业化重组基本完成,人口小县改革示范向全国推广,“三医”(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有了“山西模式”。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服务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太原、大同、运城等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改革试验区带动电商交易额增长61%,23条中欧(亚)班列通达16个国家,晋冀鲁豫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加快布局建设,山西正在从内陆腹地迈向改革开放前沿。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重点看3个数字,第一个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62.53%提高到2024年的66.32%,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第二个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5下降至2024年的2.3,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第三个是“十四五”以来,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发放劳务报酬3.8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3倍。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扩内需战略,多措并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山西省构建了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机制,统筹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实施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超2000个,完成投资超万亿元。

消费品市场回升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山西省居民消费年均增幅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今年10月底,“两新”政策已撬动消费超770亿元,为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消费良性互动的局面加速形成。一方面,有效投资的增加,直接促进了消费。另一方面,市场消费的扩大,引领带动了投资。例如,截至2024年底山西省已投资建成公共充电桩9.5万台,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目前,全省电动汽车保有量约98.28万辆,是“十三五”末的7.9倍,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力的格局不断提升。

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山西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陈磊透露,“十四五”以来,每年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事业,人均预期寿命等8项民生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5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做了3方面工作:一是把稳就业促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前四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92.8万人,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二是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成4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90%,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66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持续提高。三是在“一老一小”上做到“两个率先”:即在全国率先实现普惠托育补贴全覆盖、率先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十四五”国家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水更清,“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大部分完工达效,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4.7%。山更绿,深入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天更蓝,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七连降,PM10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十四五”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贡献山西力量。先后制定出台1个总体规划、21个专项和区域规划、30余个配套政策文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构建起完整的政策体系。

全省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07万公顷,加快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的62.38%提高到2024年的65.51%。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从2020年的66.7%提升到2024年的91.5%,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汾河入黄河口2024年首次达到Ⅲ类水质。(记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