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文物 致敬文明丨从“土气”到“宝藏”!重新认知“山西文旅”

仰望文物 致敬文明丨从“土气”到“宝藏”!重新认知“山西文旅”

仰望文物 致敬文明丨从“土气”到“宝藏”!重新认知“山西文旅”

提起山西,许多人脑海中仍存留着“煤老板”“土味古建”“刀削面配醋”等刻板印象。曾几何时,这里被贴上“旅游交通不便”“美食上不了台面”“气候干燥难耐”“景区配套落后”的负面标签,甚至被调侃为“文化苦旅目的地”。

然而,如今的山西,正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蜕变颠覆所有偏见——自2024年盛夏,全国游客向山西奔涌集结,车站人流量堪比春运盛况,“别人火一座城,山西火一个省”的惊叹刷屏网络。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打破“交通不便”魔咒:从“望而却步”到“全域畅游”

过去,山西因“高铁弱省”、古建景点分散等饱受诟病,游客常因长途颠簸望而却步。但如今,一幅立体交通新图景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

山西117个县(市、区)全部迈入“高速时代”,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56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串联全省531处国保单位、976个旅游景区景点,方便游客个性化旅游、沉浸式体验;集大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晋蒙之间没有直通高铁线路的历史;350公里时速的雄忻高铁工期超半,通车后太原至北京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五台山景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的时空距离也将大幅缩减。

集大原高铁

集大原高铁

雄忻高铁

雄忻高铁

在入境游方面,去年12月17日起,山西加入过境免签“朋友圈”,加速迈向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此外,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三个一号公路沿途不仅配套建设了144个驿站、59个房车营地和224个观景台,更布局了1.59万座5G基站,让游客在山水间也能畅享数字服务。

重塑“美食荒漠”标签:从“面食独舞”到“非遗盛宴”

谁说山西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这片土地将“碳水王国”的基因玩出了新高度。

仪式感拉满的“十大碗”如同满汉全席,每一口都是晋城人对生活的热爱;忻州古城里,金黄的杂粮宴与跃动的皮影戏在明清院落里联袂出演;定襄蒸肉以土豆与肉糜层层相叠,蒸出黄土高原的岁月滋味;平遥老铺的卤牛肉酥烂入味,搭配面条吃出年轻一代的新乡愁。

晋城“十大碗”

晋城“十大碗”

忻州杂粮宴

忻州杂粮宴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

而当年轻旅人的镜头聚焦太原钟楼街,老陈醋的酸香与咖啡醇苦在此碰撞出奇妙火花,小酒馆里用汾酒调制的鸡尾酒泛着清爽,沙棘冰淇淋裹着酸甜奶香,这些新派山西味让Z世代挪不开脚步。

太原钟楼街

太原钟楼街

老陈醋咖啡、汾酒鸡尾酒、沙棘冰激凌

老陈醋咖啡、汾酒鸡尾酒、沙棘冰激凌

更妙的是,应县木塔的斗拱飞檐、云冈石窟的千年风华都凝在文创造型雪糕上——当这些舌尖上的创新在社交平台掀起#打卡美丽山西#热浪,古老的三晋大地正用味觉刷新着所有人对山西固有的认知:原来刀削面之外,黄土高原还深藏着无数待解锁的美食“彩蛋”。

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文创雪糕

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文创雪糕

解码“气候劣势”:从“干燥无趣”到“四季皆景”

曾经,山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冬春漫长”而饱受诟病,然而如今,这种独特的气候特征却成为山西差异化旅游的一大卖点。

冬季不再“冷场”,山西凭借冰雪旅游计划,催生了滑雪、冰雕、温泉等多种业态,并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

晋祠雪景

晋祠雪景

晋中九龙国际滑雪场,滑雪爱好者享受冰雪乐趣

晋中九龙国际滑雪场,滑雪爱好者享受冰雪乐趣

晋中灵石崇宁堡温泉

晋中灵石崇宁堡温泉

与此同时,夏秋时节,山西打造了“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推出了多条夏季主题旅游线路。太行山的避暑胜地、黄河畔的星空露营以及五台山的禅修体验,让短暂旺季释放出强大的长尾效应。

晋城陵川县锡崖沟景区

晋城陵川县锡崖沟景区

晋城陵川县王莽岭景区

晋城陵川县王莽岭景区

此外,山西还推出了全域全季的旅游产品,从春日古建赏花到秋季民俗丰收节,山西以“时间魔法”打破季节局限,让游客在四季都能领略到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太原、晋城被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山西的宜居性、舒适度,首次获官方认定,为游客旅居山西提供了可能。

超越“文化门槛”:从“专家专属”到“全民共享”

山西村村有古寺,处处有古建。在不起眼的小地方,都能一眼千年。但很多人直言“没点文化看不懂”,是“专家专属”。别急,通过“活化利用”,山西古建已被赋予新的生命,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家园。

《黑神话:悟空》爆火后,山西借势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及具体线路,邀请游客走进山西、了解山西。不仅吸引了游戏玩家的目光,也让历史爱好者找到了新的共鸣点。

科技的赋能为古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云冈石窟通过AR技术还原了北魏时期的盛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一窥千年前的辉煌;应县木塔的榫卯结构则借助VR技术进行拆解展示,让千年技艺“活”了起来,观众得以近距离领略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山西的文创店凭借丰富的文创产品,实现“没有人能空手离开”。像“煤球宝宝”“佛小伴”这样的IP形象,以萌态十足的设计吸引了大量游客,让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2024年国庆假期,游客在山西的购物花费中,文创花费占28.65%。

大同文创“佛小伴”

大同文创“佛小伴”

在对外推广方面,山西同样不遗余力。永乐宫壁画艺术登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面食大师王张龙的“面团吹气球”绝活亮相国际展会……山西文化频繁“出海”,让非遗技艺成为跨越国度的“世界语言”,吸引全球目光。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

山西面食表演

山西面食表演

2024年山西省文旅市场成绩亮眼:国内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7.24%,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36.03%,呈高开高走态势。“假日经济”带动明显,2月、5月、7月、8月和10月因节假日迎来游客接待高峰,一再刷新人们对“文旅新贵”的认知。

山河依旧,晋彩新生。拾起五千年文明的底气,让每一处山水、每一块古砖、每一碗面食、每一个文创,都成为世界爱上山西的理由,这才是山西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凤凰网山西 田小丽 樊娅男)

图片来源:太原日报、新华网、忻州日报、山西省文旅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