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西代表团代表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
就“山西如何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山西代表团团长、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答记者问。
唐登杰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
近年来,山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一步融合。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家队发挥引领作用,各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梯次接续,“晋创谷”创新平台在全省加快布局建设,推动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带动全省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推进。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建成智能化煤矿268座,煤炭先进产能超过10.8亿吨/年,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太原,太重轨道公司获评全球“灯塔工厂”。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加深入人心。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投资超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建设,去年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唐登杰表示,下一步,山西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
一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深化人才“引育管用”体制机制改革,建好用好各类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学研融通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是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突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制造、特优农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增产扩能、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场景拓展、采掘业本质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服务、绿色金融,打造绿电园区和低碳零碳园区,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四是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五是健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