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心梗“隐藏元凶”?专家提示:乍暖还寒宜“春捂”
山西
山西 > 健康 > 正文

游泳是心梗“隐藏元凶”?专家提示:乍暖还寒宜“春捂”

近日,福建泉州50岁陈先生在室内游泳馆先在常温泳池游泳,后跳入冷水池,上岸时突然晕倒。经现场急救并送医后,医生发现陈先生呼吸心脏骤停。经10分钟心肺复苏,他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医生为其进行进一步救治。医生表示,陈先生心脏骤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泳池冷热交替让血管难以适应,加上此前他有胸闷症状却未重视,导致此次疾病发生。

为什么冷热交替游泳会诱发心梗?凤凰网山西采访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CCU病区主任王敬萍进行解读。

忽冷忽热为何会引发心梗?

王敬萍介绍,血管是一个管状的结构,动脉血管一共有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由于北方地区的高脂饮食习惯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血管内壁受损,在血管内膜和中膜的管腔形成斑块。当冷热刺激时,血管快速收缩与血压骤升引起血管壁痉挛,使斑块出现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的闭塞,冠状动脉血流供应急剧减少,或者突然中断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梗的“隐藏元凶”还有哪些?

基础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患者;

家族遗传史: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酗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熬夜、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心梗前有什么症状或者信号?

大约有50%—80% 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会有前驱症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变差。

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机耗氧量增加所诱发。

心绞痛症状:发作时胸骨体后压迫、发闷、紧缩性或烧灼感,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一般持续3—5分钟,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当上述症状越来越严重时,要及时到医院专科进行检查。

高危人群如何有效预防心梗?

“冬春交替之际,气温乍暖还寒,正是心梗的高发时期。”如何预防心梗,王敬萍为网友支招。

合理安排运动:天气寒冷时,尽量避免进行户外运动。若有运动需求,可选择在温暖的室内进行。避免冷热交替的剧烈运动,如从温暖室内突然进入寒冷室外后立刻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运动完进行冷水浴,都会增加血管痉挛及斑块破裂发生风险。

做好保暖措施:务必注重局部保暖,外出时记得佩戴口罩,特别要做好头颈部和胸部的防寒工作。这些部位血管丰富,受寒后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引发心脏供血不足。

生活习惯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规律作息、避免饱餐后剧烈运动等。

重视健康检查:高危人群在体检时,要主动进行心内科专项体检,能及时发现潜在心脏问题,以便早干预、早治疗,降低心梗发生风险。

王敬萍提醒:冬春交替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市民运动时要避免冷热交替,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心慌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 “求救信号”,需及时就医。(凤凰网山西 贾敏)

医学支持: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CCU病区主任王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