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聚力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全面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

山西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聚力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全面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在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在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涵盖了黄河流域广阔的地域文化。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三晋文化在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带有黄河流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为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山西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聚力建设具有三晋文化烙印、彰显黄河文化精髓、传承文明互鉴的文化高地,集中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

一、坚持战略引领与专项研究并重,在强化黄河文化政策保障体系上发力。加强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推动成立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等黄河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完成《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等黄河文化研究课题,印发《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文件,形成高质量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二、坚持创新保护与传承发展并重,在深化弘扬黄河非遗上发力。实施黄河非遗“启明星计划”,制定实施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案。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山西非遗蓝皮书”,开展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普查,建立非遗数据实验基地,绘制非遗基因图谱,推动实现非遗系统性数字化保护。打造河曲等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实施非遗品牌焕新计划,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创建3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设立14家省级基地,成立300余家非遗工坊。举办黄河非遗大展、非遗博览会,发布黄河风情非遗之旅线路,让游客畅享非遗文化盛宴、共赴非遗多彩之旅。

三、坚持历史维度与产业视野并重,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廊道上发力。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襄汾陶寺、兴县碧村、芮城坡头等遗址考古发掘。2024年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借助《黑神话:悟空》爆火契机,开展“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活动,打造黄河古建IP。对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联合陕西省创建壶口瀑布5A级景区,推动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列入5A级景区创建名单,沿黄4市串联打造老牛湾、碛口古镇、乾坤湾、鹳雀楼等169个A级旅游景区。发展沿黄公路新兴业态,建成总里程4176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218个景区景点,配套建设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四、坚持凝心铸魂与展示形象并重,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上发力。坚持用新时代话语体系讲述黄河故事,以文艺精品铸魂聚力,推出交响乐《黄河》、舞剧《吕梁英雄传》、鼓乐舞诗《大河之东》等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黄河文化优秀文艺作品。实施“文化传播者”计划、“100件山西文物读中华文明史”等主题系列宣推,推出《黄河》宣传图册。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持续在保护、传承、弘扬上发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深入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打造一批沿黄旅游新兴产品、业态,推出黄河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开展非遗品牌焕新计划,开发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非遗街区、非遗工坊。三是实施优秀剧本、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优秀文艺评论文章等扶持计划,创作一批蕴含山西元素、彰显黄河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出成果、出人才。四是依托宣传矩阵提升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讲好黄河故事,聚力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山西力量,体现山西担当。

来源:中国旅游报

原标题: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聚力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全面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