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
运城盐湖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有着250万年的地理年龄、4600多年的采盐史、70多年的无机盐开采史,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11月22日上午,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好介绍,运城市打好“组合拳”,努力让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到充分彰显。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源自“山西发布”微信公众号
坚持系统施治,让盐湖风光重现美好
由于以前长期的工业开采,盐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给人们的印象是千疮百孔、粉尘飞扬、污水遍布。从2020年开始,运城市全面启动“退盐还湖”,在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活动。
这几年,累计投资近15亿元开展了堤埝整治、清淤治污、沿湖绿化、水系治理等工作,盐湖及周边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现如今,波光粼粼的湖面与巍峨挺拔的中条山交相辉映,湖面珍稀野生鸟类嬉戏,环湖步道人们晨练骑行,堤埝众多游客散步拍照,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激活文化矿藏,让盐湖历史传承弘扬
千百年来,围绕着盐的生产、管理和运销等活动,盐湖周边形成了大量的文保单位和丰富的盐文化遗产。
运城市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合理有效盘活盐湖周围文物建筑、工业遗存等各类资源。
储祥好举例说,运城实施了池神庙保护与修缮工程,并以池神庙为依托打造了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已成为诠释盐文化的窗口。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会有很多游客特别是小朋友到池盐博物馆感受和学习盐文化。再比如,依托原盐化四厂谋划打造盐文化遗址休闲街区项目,使之成为承载城市记忆、感受盐工业文化的IP。
科学开发利用,让盐湖物产造福人民
在加快恢复盐湖历史自然风貌的同时,运城市积极探索盐湖利用新模式,扎实推进“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运城开展了卤水虫养殖,这种小生物就是让盐湖呈现七彩斑斓的“魔术师”之一。它以盐湖中的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在湖水不同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下,体表会呈现深浅不一的棕褐或鲜红,从而使湖面变色。卤水虫体内含有近20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可用作幼鱼、幼虾、幼蟹的开口饵料,目前最高年产量4000余吨,产值1100余万元。
同时,依托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组建嗜盐微生物科研团队,进行卤水虫高附加值研究。盐湖下面的黑泥可制成极佳的美容产品,通过加强研发,努力使黑泥变成“金”,首批“黑泥密语”品牌化妆品4大系列16个单品已上市销售。
此外,运城市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去年12月,盐湖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今年7月,改造升级的七彩盐湖景区正式营业。
从“中国最大的无机盐工业基地”到知名旅游度假区,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会客厅”,千年盐湖正变身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和“城市花园”。这一华丽转变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凤凰网山西 田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