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义盟存汉鼎,忠信比昆仑,春秋义薄云,赫赫功勋,震古铄今。
运城站前,关公提刀勒马,回首望故里;运城北站外,关公半甲半袍,手持青龙偃月刀气势不凡;圣惠路环岛中,关公须袍灵动,并指横胸;中条山上,关公顶天立地,抚须远眺......作为“中华武圣”关羽的故里运城,关公早已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运城文旅在擦亮“关公文化”名片,加快建设关公故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的征途上,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忠义文化发源地
1800多年前,忠义仁勇的关公诞生于此。
运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中条山与盐池的深切对望间,镌刻着关公忠义仁勇故事的解州关帝庙巍然屹立。
图片来源: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全球范围内关帝庙数以万计,而解州关帝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历史最久、保存最全的宫殿式建筑群庙宇,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漫步庙宇内,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精美建筑;登临春秋楼,俯瞰庭院印楼和刀楼前苍翠的汉柏;远瞻雄姿英发的关公铜像,凛然正气彪炳日月......
“解州是关公忠义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关帝庙不仅是关公忠义文化的标志符号,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载体,其形制、建筑艺术、文化内涵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文元说。
作为关羽的故乡,关公忠义文化在运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运城的地方标志性文化之一,代表着运城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自1990年起,关公文化旅游节已经在运城成功举办了35届。这不仅是关公故里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举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公忠义文化节庆活动。每年关公文化旅游节期间,全球各地的华人游客、信众来到运城,参加祭拜、联谊、巡游、研学以及书画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推动世界华人圈的文化交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关公忠义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法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关公忠义文化组织和运城乃至山西都建立了畅通的文化交流渠道。
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表示,运城是关公故里,是关公忠义文化的发源地,当前运城正在全力推进关圣文化史迹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申遗”工作,将解州关帝庙打造成为全球华人信仰关公的朝拜、祈福圣地,推动关公忠义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旅产业再升级
当前,山西正在打造太原、大同、运城三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以热点门户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向综合化、片区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对于运城而言,除了持续办好大型节庆活动之外,景区建设也蒸蒸日上。
图片来源: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
“天下关庙数解州,解州庙内看春秋。”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运城多年来的心愿。作为运城“龙头景区”,这一重担便落在了关帝庙景区的肩上。
2020年4月,运城市出台《加强关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关公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推进解州关帝庙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将景区经营权赋予新组建的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地设在运城。运城也以惊人的智慧、毅力、速度、力量,完成了解州关帝庙景区的嬗变。
2023年3月29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解州关帝庙景区名称变更为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由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家庙、平常街三部分组成。改名背后则是关公故里文旅产业的一次全面升级。
“两权分离”改革让景区发展驶入快车道,景区名称的变更更是表明当地旅游发展思路的突破,昔日的“一座庙”正在向“一片城”迈进。
近年来,景区按照文物保护、文化弘扬、文旅融合的原则,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先后实施“一河三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一园一馆一中心一广场一停车场”旅游业态提升项目,“一街一村”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实现文物保护与文旅开发的无缝衔接。
如今,游客沿着500米长的文化街区,向北过关帝家庙,直抵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盐湖,向南则通往位于中条山下的关帝圣像。通过这条中轴线,常平关帝家庙和关帝圣像两个景点连为一体,特别是依托文化街区新建的关氏会馆、云兮故里民宿,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依山带水、两庙一廊”的景区整体格局不断优化提升。
今年中秋、十一假期,借助《黑神话·悟空》游戏带来的山西古建游览热度,景区接待游客再创历史新高。
活态文化两手抓
让关公文化“活起来”“走出去”,是塑造“关公故里”品牌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通过对关公文化的深入挖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丰富着关公文化的表达。
运城第一台完整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河东颂》,由国家一级作曲、指挥景建树作曲,由合唱《河东颂》、民族交响乐“琵琶协奏曲”《关公颂》、民族交响乐《龙门颂》三部分组成,这部描绘“大河之东—关公故里—黄河臂弯”空间景象的乐章,将“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用音符倾泻而出,高潮迭起、隽永恢弘。
豫剧电影《义薄云天》,是第一部全景式完整表现汉末名将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豫剧剧目,讴歌了关羽“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高贵品质。
大型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山西日报 薛俊 摄
新编蒲剧《忠义千秋》以关公忠义精神为主线,选取民间广为流传的关公故事,共分为序幕(解梁除霸)、桃园结义、土山约事、画竹明志、古城聚会、华容释曹、水淹七军、大义参天八个篇章,用四十年的时间跨度再现了关公英勇慷慨、戎马一生的坎坷与辉煌,将一个充满神性的角色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由著名国漫大师蔡志忠执导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武圣关公》,五年磨一剑,以经典工笔画风讲述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关羽忠义仁勇的一生,重现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经典历史段落,是首部以关公为主角的动画电影。
近年来,运城先后排演蒲剧、折子戏等“关公戏”300多部,厚植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关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位于解州古城西城墙基址上新建不久的数字中心,“以城为意、以墙为形、古今融合、一望千年”。数字中心的负一层开设关公数字展馆,以城、庙、人为切入点,带领观众沉浸式游览千年古城、拜谒天下关庙,观赏关公大戏......数字科技让古老的关公故里散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在关公文创产品研发方面,通过对忠义仁勇、匾额楹联、风雨竹图、四好家训、关公形象、建筑艺术等特色文化元素进行符号提取和创意升华,重点围绕关公忠义文化、关公形象以及运城典藏等多个主题研发的产品超过200种。遍布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运城礼物”文创产品旗舰店里,绿衣红脸的Q版“关小爷”、神采奕奕的关公雕塑、关公忠义文化书籍等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体验了关公忠义文化。
黄河岸边、盐池之畔、中条山下,一位头戴花翎、身着战袍,“正气冲霄汉、大义薄云天”的英雄往事一直在传颂。他的精神亦如耀眼星辰,一路照亮运城文旅产业的璀璨发展之路。(凤凰网山西 尚书宇 韩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