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趣山西|运城烧旺冬天里的“一把火”

冬趣山西|运城烧旺冬天里的“一把火”

孟冬已至,寒气日盛。连日来的大幅降温,让山西跌入冰窖,文旅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

旅游业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意义上,冬季是旅游的淡季,对位于北方的文旅资源大省山西来说更是如此。如何让淡季不淡,是打破文旅行业季节性限制因素、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眼下,冬季旅游方兴未艾,正成为山西文旅新的发力点。在运城,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1月9日至11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赴运城市调研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她指出,要抓住冬季旅游市场,打造冰雪、温泉、民俗、节事、博物馆等为主题的冬季特色旅游IP,扩大冬季旅游品牌市场效应。培育一批康养度假、温泉疗养、研学旅游等产品,提供更为精细化、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让旅游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对于运城来说,这无疑是属于自己的解题之钥。

冬季运城的“冰火两重天”

依托于日益庞大的冬季滑雪旅游游客市场而兴起的冰雪旅游,是冬季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运城虽位于山西最南端,年平均气温较高,但占全市总面积41.8%的山地、丘陵,以及海拔2321.8米的最高峰舜王坪等诸多高峰,让运城冬季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得益于此,运城的冰雪资源也不在少数。

运城南山新境滑雪场便是其中颇具规模的一处。其坐落于盐湖区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内,距市中心仅10公里。一期规划总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总投资3000余万元,以初、中级滑雪娱乐为主,同时具备高水平滑雪项目功能。该滑雪场分室外、室内两大区域,室外区域包括初级滑雪区、单板公园区、娱乐嬉雪区、动力乐园、无动力乐园及超长雪圈滑道。此外还建有专为儿童和娱雪者设计的由雪雕长廊、雪地转盘、雪地迷宫、雪堡乐园、雪地摩托等组成的娱雪公园和雪圈区。雪期平均可达60天,是运城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滑雪度假区。

永济五老峰国际滑雪场和夏县德兰度假村滑雪场也同样各具特色,吸引着不少滑雪爱好者前往。

冬季旅游除了冰雪,温泉也是绝配。

千百年来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山西丰富的温泉资源,据中国地质大学地热开发研究所对山西的调查资料显示,山西地热资源分布主要在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等5大盆地。其中运城市共有地热区4处,分别位于夏县、新绛县、万荣县、临猗县。

近年来,运城市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打造了一批精品温泉。新绛县阳王镇阎壁村采用“温泉康养+生态旅游”的模式,精心打造的温泉康养洗浴中心10月中旬试营业,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落村民前来体验,单日客流量上百人;夏县立足重塑“运城后花园”的战略定位,邀请天沐集团以温泉康养经济为龙头,打造集温泉康养、特色旅游、特色文化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夏都文旅新城,持续擦亮“华夏第一药汤”名片。

冷暖经济一锅炒,运城冬季旅游这碗饭越做越香。

节庆民俗两开花

冰雪经济不是单纯打造冰雪运动项目、开发冰雪景点,如何最大限度挖掘冰雪旅游的价值,才是运城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月6日,运城市启动为期近一个月的首届冰雪旅游季暨冰雪电音节。政府主导,地方同庆,线上线下结合,让整场活动成为全民狂欢。

陆续推出的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冰雪电音节、盐湖冰雪乐园系列活动、“五老峰”冰雪嘉年华、“冬韵绛北·晶莹绛县”、2022夏都滑雪季、“新春祈福庙会”、“古中国社火节”等15项文旅活动,点燃了运城的冬季,是运城创新探索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新路径。

除了滑雪、赏雪、温泉等冬季常规元素,运城还将庙会、社火、非遗展示、文艺演出等融入其中,民俗道情、空中扁带、拜关圣帝君、蒲剧名家名段荟萃等精彩表演,向游客展示运城的独有魅力。

运城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存灿若星河、人文资源星罗棋布、民俗文化俯拾皆是,民俗风情是黄河流经运城时赋予的文化标识。

走过岁月长河的运城,逐渐演变出为祈求五福临门、四季平安的多种形式丰富、饱满人情的社火民俗。元宵节之夜的河津李家堡村,花灯飞旋,灯阵游弋,马铃轻摇,锣鼓助阵,来自三百余年前的转灯表演如今依然令人叹为观止;粗麻绳编织而成的软槌,灵活地在身穿古代军服的表演者脖颈和腋下来回翻飞环绕、辗转腾挪,敲在鼓面上发出雄厚有力的声音,这是只有在万荣才能听到的绝活——万荣软槌锣鼓;流传于垣曲县古城镇西石村一带的民间舞蹈形式西石霸王鞭,以舞者手持花鞭,敲击自己的手、臂、肩、脚等不同身体部位的方式进行表演,鞭杆绕身,彩穗飞舞,让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目前,运城已公布今年12月精彩文旅活动预告,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岚山根·运城印象|一“卷”到底活动、“静之光 莲之旅”沉浸式“廉旅”融合演绎、“游郝家窑地窨院,学民俗文化历史”研学活动等各类活动精彩不断。

以节庆扬民俗,这些深藏在乡土中的历史精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博物馆里观物博

一城揽华夏,一眼五千年。

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因盐而富”,是一座打上盐文化烙印的“盐运之城”。在古河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运城盐湖在华夏民族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具有“母体”和发端的地位。

盐文化专家赵波表示,盐湖不仅是物质上的富矿,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矿。在以运城盐湖为“轴心”,方圆50公里至200公里之间大片的土地上,遍布着大量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产,且密度很高地分布在运城盐湖周围。

243万年前的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50万年至30万年前的垣曲南海峪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及西阴文化遗址、崔家河文化遗址、东下冯遗址、荆村遗址等,多达6205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散落其间,实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数千年的文明进程给运城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运城博物馆内,一件件展品,为后人讲述着中华根祖文化的历史沧桑。得益于运城不断加大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价值挖掘力度,近年来,运城的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运城博物馆的展品也在不断丰富。

11月28日,运城博物馆接收4961件套(10675件)出土文物。这些文物来自运城市10余个县市,出土年代跨度从百万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到清末近代。其跨度之广,充分展现了古河东大地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变化,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

随着博物馆在陈列和展览方式上的改革,“去博物馆逛逛”逐渐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常见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享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

全天候开放加上无惧季节更替,让游博物馆成为冬季旅游必去之一。

如今,运城博物馆正致力于让文物“走”出展柜,运用虚拟现实、3D照片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使文物古韵焕发新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9月25日,运城走进武汉大学校园,在活动中发布了2023年度运城秋冬季旅游线路,分别为文明实证国宝游、黄河风情自驾游、条山走廊红叶游、古建壁画大观游、山明水秀康养游、冰雪梦幻奇境游,涵盖了冰雪、温泉、康养、博物馆等多种出游类型。

冬游运城正当时,来运城寻一场冬日奇缘。(凤凰网山西 尚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