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干部作风好坏直接决定营商环境。
为加强对山西省各级各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优化营商环境履职情况的监督,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护航全省高质量发展,11月13日,山西省纪委监委公布24小时开通的举报热线0351-12388,受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
舆论关注的地方在于:举报热线明确界定了受理问题范围和不予受理问题范围,使得举报人能够明确、清晰、有效地进行举报。
十类问题属于受理范围,包括不按规定落实对市场主体支持性政策的、“新官不理旧账”的、违反合同约定的、违规设定中介服务事项的、执法监管简单粗暴等,涵盖了纪委监委职权内可能涉及到的情形。
设置专门监督营商环境领域公职人员履职情况的举报电话,在山西已有探索。
4月3日,临汾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公布了两部专线电话以及投诉举报的受理时间和受理范围;制定出台了投诉举报监督专线的运行管理办法;并且要求严格保护投诉举报人信息。人们评价这是临汾市以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的务实之举。
5月8日,吕梁公开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专门受理对公职人员在服务企业和群众中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问题的投诉举报,24小时全天候受理。公告虽短,却具体、明确,字字透露着吕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此外,太原、大同等地则通过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通营商环境专席、职能部门单独设置举报方式等方法,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能力。
刀刃向内,自我革新。
今年以来,山西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两批13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大同市纪委监委公开曝光两批8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阳泉市纪委监委公开曝光一批4起党员干部破坏营商环境典型问题,长治市纪委监委和晋城市纪委监委分别公开曝光三批9起和一批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运城市纪委监委公开曝光两批9起党员干部“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
营商环境的好坏,最终体现在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
截至9月1日,山西省纪委监委牵头抓总、干在实处,深入开展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专项行动,已推动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149个,解决“政策不兑现”问题344个,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87.47亿元;牵头开展全省“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检视整治专项工作,共发现优化营商环境中涉及“不担当不作为”问题69条,对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中发现的34条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线索转送处置,全程跟进督办。
相对于此前省内已有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本次山西省纪委监委公布的受理问题范围更加全面、细致,特别明确了不予受理问题范围:属于市场主体之间民事纠纷的;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规定应当由市场主体、办事群众或其他组织先行处理的;纪检监察机关已受理处置或作出处理,又以同一事实或理由再次举报的;无明确被举报人或被举报人无法查找的;举报事项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职责范围的。
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干预,不仅是有效行使监管权力、创优营商环境的重要方法,更是不断开创山西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新局面的必然选择。(凤凰网山西 尚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