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飘香,撬动吉县致富杠杆

苹果飘香,撬动吉县致富杠杆

“俺村的苹果是抢手货,你来迟了就轮不上你啦!看看这苹果美不美?”果农葛云凤在朋友圈里晒出视频,在她身后,是一片红彤彤的苹果园。

随着吉县苹果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户户类似葛云凤的果农找到了增收密码,同时也撑起了吉县的支柱产业。

苹果飘香,撬动吉县致富杠杆

跟着政策走

第一代果农种下“摇钱树”

在吉县,苹果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

在葛云凤栽植的苹果园内,枝干繁茂的果树,成排成列,不同品种的苹果挂在枝头,有的浓红,有的青绿,还有的浅黄。望着满园苹果,葛云凤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家庭联产承包开始盛行,吉县农民吃饱了肚子,但是这个山区农业县,依然不能摆脱贫困。县里到多地苹果产区考察调研,对比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做出了大力发展果树生产的决定。

起初很多农户并不愿意舍弃庄稼地而改栽果树。苹果树苗需要经过6到7年的生长才能挂果,到第10年才能进入盛果期,在前几年是没有收益的,况且,十年以后的收益如何也是未知,这些问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进入90年代,经过整整10年,那些种植第一批果树的农户拿到了销售苹果的第一桶金。1992年,吉县苹果获得“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这逐渐吸引了更多人去种植苹果,全县种植果树的风潮逐渐兴起。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种植果树而取得收入,一向保守谨慎的葛云凤和丈夫也放开心态,加入了种植苹果的队伍,现在已经有15亩苹果园了。

如今,吉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苹果22万吨,年产值10亿元,其品牌价值高达30.23亿元。

苹果飘香,撬动吉县致富杠杆

政府配套多

吉县苹果品质步步高

苹果生产不仅需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需要悉心呵护、科学种植的助力。

吉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其环境具有生产苹果的天然优势。葛云凤说:“俺村的海拔高,土质好,种出的苹果口感甜,硬度好。”

由于缺乏栽培果树的经验,葛云凤家里刚开始结出来的苹果的质量不如别家的好,货比三家,销量比起其他家差了很多。葛云凤根据其他村民的建议给果树下面铺上了反光膜,增加苹果的光照面积,提升了苹果的糖分和着色程度。

种植苹果最大的风险就是每年开花季节的霜冻和苹果成熟期遭遇冰雹。县里常常会放预防冰雹的打云炮。

为了保护果农利益,发展苹果产业,吉县先后设立了果业中心和果业研究所。果业中心作为上联政府,下联果农的部门,推出多种措施对抗冻害。除了采取坑洞熏烟、主干涂白、喷水浇灌等方式,还实施每亩补贴500元的奖补政策,引导果农搭建防雹网,并积极鼓励果农办理保险。

果业科技研究所在全县推广疏花疏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四季修剪技术、果实套袋技术、果树大改形技术、果树配方施肥技术等,为苹果品质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吉县通过开展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解决果型偏斜问题,并运用减密间伐、增加肥水、有机化生产技术,果农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苹果飘香,撬动吉县致富杠杆

“吉县的山,吉县的水,吉县的苹果就是美!走南哩,闯北哩,你哪哪的苹果都比不上我村的……”葛云凤总会在视频里吆喝,“早熟苹果红将军摘完了,晚富士才下袋呀……”目前,葛云凤果园中苹果品种丰富,可以分批销往不同市场。

专业镇赋能

“苹果效应”受益人群广

吉县苹果专业镇的发展已经产生“苹果效应”,收益人群广泛。

“好将军在这里,果个大、红度好!”葛云凤的“吆喝”时不时便会吸引果商前来购买。

除了像葛云凤这样的个体果农,村里还有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工人先从果库中运出苹果集中箱,再分级包装。在县城高速口,不时地可以看到拉苹果的车辆开向市场。

目前,吉县苹果是“中华名果”,不仅畅销北京、广州、深圳等数十个城市和地区,还远销俄罗斯、西欧、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苹果效应”拉动了吉县相关的科技服务、肥料、包装、运输、加工、餐馆、旅游、通信等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吉县的民生工程、经济支柱。(责编: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