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特色产业迈新步 乡村振兴再加力
——隰县全力打造“全国梨果产业发展示范县”
在秋日晨光沐浴下,走进隰县城南乡唐户塬智慧果园示范基地,如同进入一个“绿色智能方舱”。在占地500余亩的玉露香梨园里,既有负责安防的定点“千里眼”,又有检测水肥智能喷灌的“及时雨”,还有探知风霜雨雪的“气象站”……通过远程“数字大脑”精准测算,无论是气象灾害还是土地缺水少肥,智能系统都能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启动“能量输送”。此外,挂满枝头的一颗颗玉露香梨,不仅有智能系统护航,还有专属“身份证”,走遍大江南北,只需一键扫“码”,梨果一年四季的成长历程清清楚楚。
小小一颗梨,为何这么“牛”?在隰县,这颗梨可是全县百姓的“致富果”。多年来,该县狠抓梨果产业不动摇,久久为功,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特优战略,把发展壮大梨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支撑,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思路,全力打造“中国玉露香梨第一县”。如今,该县已发展玉露香梨23万亩,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所产玉露香梨荣获“中国大美梨”称号和“后稷特别奖”,规模产量和知名度、影响力稳居全国第一,实现了用“一颗梨”托起乡村振兴和农民群众的小康梦。
“果树革命”,让梨乡破茧成蝶
“咔嚓”,伴随着酥脆的开裂声,汁水溢出,满口香甜,这是咬上一口玉露香梨的直观感受。隰县的玉露香梨,品质为何如此好?
“这都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隰县果业中心负责人王一波介绍,这里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海拔适宜,是名副其实的优质梨果产业带。
可好地未必就有好产值。曾几何时,隰州农民大量种植皇冠、酥梨等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经常是丰产不丰收,有些年景儿,一斤梨只能卖几毛钱。
十年前,午城镇阳德村村民李月平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带动下,第一批引入种植玉露香梨,完成了梨树的高接换优,梨果丰收卖出了过去好几倍的价格,一时间收益颇丰。李月平说:“玉露香梨口感好,市场价格也高,相当于普通酥梨价格的3倍。家里种了26亩果园,现在也实现了果水配套,逐步走向现代化果园。”
之后,同村村民瞧着李月平的日子越过越好,也开始跟着干,周边的兄弟村也开始引进……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玉露香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果树革命”。
十年间,一棵棵梨树不断进行“新老交替”,一个个老果园完成了蝶变。
“好梨果还得有好技术。”李月平说,“县里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农技专业培训,梨果技术员也经常驻村入户,手把手教农民,从剪枝、施肥到打药。现在梨园已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上了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杀虫剂、除草剂都不用了,园子里换上了杀虫灯,用上了电动割草机,效果非常好。”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无激素不打蜡”的种植方法,让玉露香梨有了品质保证。经过几年发展,隰县玉露香梨打出了响当当的名气,成为“中国第一梨”“中国大美梨”。
“好品质源自天然,更能创出好‘钱’景。”9月中旬,一场干货满满的隰县玉露香梨销售洽谈会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大型水果营销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品玉露香梨、话发展前景,为隰县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洽谈会上,全国知名客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玉露香梨品质赞不绝口。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果子肉脆汁多、色鲜味美,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足。
为激发梨果产业发展活力,隰县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同投资、统筹发展”的融投资机制,加大对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倡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开发,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帮扶,多维度实现梨果产业由分散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
此外,在这场销售洽谈会上,该县县委、县政府对玉露香梨产业未来发展提出要求,在有产量的同时更要有质量意识。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县果业局和各乡镇要引导果农科学采摘,及时贮存,继续强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要严格实行玉露香梨种植户“一户一码、一码终身”制度,真正做到玉露香梨生产可追溯、管理可追查、流通可追踪。另一方面,作为销售商也要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同时,县果业局要全面规范玉露香梨品牌包装标示,严格按照《隰县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细则》授权使用。
这场含金量十足的销售洽谈会,在场所有人都收益颇丰,商家们在充分了解玉露香梨优势的同时,也提出了“智慧锦囊”,这让隰州人民意识到,好梨更要做好“叫卖”工作。县委、县政府更是明确发展思路,要不遗余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推动全县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给梨果穿上“金嫁衣”
以前种梨靠经验,现在靠科技。如今,隰县将数字技术应用在玉露香梨种植上,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强。
“通过县域内气象、水文、地形、土壤等数据采集、处理,对农事操作提出管理措施和产业决策建议,实现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和增收,这也是全县梨果园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力量。”王一波说,“我们采集玉露香梨的种植情况、生长条件等数据信息,构建大数据平台,分析出它现阶段的湿度、土壤条件,并依托云数据库进行全面精准分析,由智能系统判断哪块地需要浇水、施肥。”
除了种植模式,玉露香梨的销售模式也在转变,从过去的“论堆儿卖”到如今分等级出售,隰县玉露香梨在市场上闯出一条独特的路子。
在隰县北纬三十六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玉露香梨智能分拣线上,工人师傅们将玉露香梨放在输送平台上,梨果通过自动化流水线通向选果设备,再由数据模型、信息自感知、全透过型光谱检测功能模块的协调作用,系统自动采集每一颗玉露香梨是否存在缺陷、糖度情况等内部生理指标信息,自动将梨果产品分为多个等级。
“按照糖度、大小以及相关标准,分出特级果、一级果、二三级果和次果,让果农分类保存,可实现玉露香梨产值增加20%以上。”该公司负责人张利州说。
穿上“金嫁衣”的玉露香梨不仅进入一线城市,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地,年出口量持续递增。
与此同时,隰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让“互联网+玉露香梨”成为销售的新力量。李月平依托互联网销售,每年都能创佳绩。他告诉记者:“线上销售仅三分钟就卖出6000箱,销量极快,一次就能卖5万多元。”
如今,电商途径已经成为隰县销售玉露香梨的大趋势。“互联网销售不仅市场更大、范围更广、客户更多,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让隰县玉露香梨驰名省内外,走向全国。”张利州说。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隰县县委、县政府把做优做强玉露香梨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围绕梨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优质化,推动高科技突破、高素质生产、高品质上市、高效益回报、高频率宣传、高质量发展的“三化六高”要求,全面推进“梨果示范县”建设。
“五联共建”,释放产业最大动能
“我已经连续三次参加隰县玉露香采摘节了,每次都感觉收获满满。” 外地游客吕建民仍难以忘怀畅游梨园的感受,“既能在地头吃到最鲜嫩的梨果,又能在村子里吃到纯正农家菜,趁着收获时节在地头转转,心里也畅快。”
“梨果+采摘+旅游”活动,是隰县依托绿色生态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典实例,以玉露香梨示范基地为引领,周边的美丽乡村各有特色、可圈可点。
在城南乡上友村,村里引入山西仁道生物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玉露香梨膏加工项目,集体以恒温库和厂房入股,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了村民就近务工。
如今,一个个相关项目重磅落地、企业真金白银投入,隰县梨产业已形成规模。同时,该县还成立“店小二”民企服务专班,采取“订单式”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开辟“绿色通道”,引入技术和金融“活水”,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今年9月,为释放玉露香梨产业发展动能,有效构建良好的党建共融圈、产业生态圈和企业朋友圈,隰县县委、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合、工作联动、服务联手、产业联创的“五联共建”方式,建起了玉露香梨产业党建联盟,推动党组织与产业链同步延伸、组织活动与经济活动同步开展。该联盟坚持区域化党建理念,突破地域限制、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联合职能部门、企业、合作社等单位,构建“一带三联”工作机制(龙头带动、部门联动、企业联手、网店联营),推动实现联盟成员“党建强、队伍强、发展强”的目标。
“党建引领,多部门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冯海清介绍,目前隰县正逐步成为玉露香梨集散地,带动储运、餐饮、农资经营等服务产业。现在,依托玉露香梨产业党建联盟,组建的“优产、优加、优销、优储、优服”五个子联盟,可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储存、服务等环节,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共同行动,拓展玉露香梨产业集群式发展空间。
日月辉映,在隰州大地这片沃土上,寓意丰收和成熟的梨果点缀其间。这里荣获一个个“国字号”殊荣,从黄土高原水果优势产业区到“一县一业”玉露香梨生产基地县,再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一项项含金量十足的奖项已成为隰县响当当的“城市名片”。随着隰县玉露香梨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它从热土中捧出,向更远处扬名,带着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图景,未来可期。(记者 祁欣)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