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上升起了河东第一面党旗
引领了晋南劳苦群众的革命斗争
巾帼英雄王焕娥一针一线
在炮火中绣出了一面党旗
也绣出了共产党人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
蒲剧《中条山上党旗红》
↓↓↓
蒲剧《中条山上党旗红》简介
《中条山上党旗红》讲述红军东征时期
中条山下北晋村的农村妇女王焕娥
为游击大队绣制“党旗”
为中共河东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嘉康杰
暗中送饭、传递情报……
面对丈夫梁福才、儿子双明相继牺牲
历经磨难的王焕娥
在白色恐怖的危险环境下
以独特的方式投身革命斗争
成为一名可歌可敬的红嫂
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这部剧好在哪里?
该剧的一大难点是既要把王焕娥的形象塑造好,更要把王焕娥绣党旗和党旗代表的非凡意义、重要价值艺术地表现出来。王焕娥绣党旗是《中条山上党旗红》一剧的核心所在,王焕娥围绕党旗的一系列故事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以此树立。
王焕娥理想信念之路
串联全剧主线
剧中,王焕娥三绣党旗。首先,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杀戮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下,丈夫梁福才拿回图案让妻子为游击队绣制一面党旗。这时在王焕娥脑海中,共产党遭到迫害的场景挥之不去,在恐惧中冒险绣下党旗。再次,是梁福才为掩护队友、保护党旗壮烈牺牲后,王焕娥怀着悲痛的心情,咽下悲愤绣制党旗。最后,是王焕娥为了给嘉康杰送饭,儿子双明为了引开特务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王焕娥面对残酷的现实,坚定了信仰,立志入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绣制更多党旗。
三次绣党旗,构成了王焕娥理想信念的成长之路,也把全剧的主线连贯起来,使党旗成为参与全剧发展并推动全剧发展的关键所在。
剧情与戏曲程式化表演协调相融
散发戏曲艺术之美
王焕娥带领儿子双明寻夫以及为嘉康杰送饭的山路戏很精彩,精彩之处就在于剧情与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协调相融所散发的戏曲艺术之美。空旷的舞台上,通过调度安排和演员表演,在有限空间内将戏曲特征进行有效渗入和极致表达,用“四功五法”深化情境呈现,丰富了舞台元素,在听罢唱腔的同时,更满足了观众在视觉上的观赏期待。
蒲剧名角表演形神兼备
塑造经典形象
蒲剧名角贾菊兰对王焕娥的形象塑造十分精彩。她深谙人物内心性格变化,对人物情感变化拿捏准确,她时而含情脉脉、时而酣畅淋漓的行腔走韵,引人入胜,动人心弦,成功塑造了生动鲜活、真切感人的王焕娥艺术形象。
戏曲程式化表演是戏曲重要的美学特征,以虚代实,以神传形,是戏曲之美的高超所在。贾菊兰扮演的王焕娥,内心充实,外化精准,真中求美,美不失真,情真意切,既唱出了力度、气度,展现了她表演艺术的爆发力、穿透力,又能够很好地敛戏、敛情,在对精湛唱功和演技进行展示的同时吸引观众聚焦剧情,感受王焕娥的内心世界。她的表演形神兼备,相信这个角色将会成为她在舞台上塑造的一个经典形象。
每一个支持革命的英雄家属都是“王焕娥”
千千万万个“王焕娥”的共同奋斗
铸就了共产党的胜利之路
了解王焕娥的故事
一起走进蒲剧《中条山上党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