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成果共享
“扶愚治懒”,授人以渔
“开发项目”,立足当地
一大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
摘掉了“贫困帽子”
走上了小康大道
跟随蒲子村民们
脱贫奔小康
走进《春暖蒲子山》
一、《春暖蒲子山》简介
《春暖蒲子山》以脱贫为主题
选择第一书记赵瑛
在蒲子村扶贫的几件事
编排了一场赵瑛
与村里愚昧懒惰行为
与不支持自己工作的丈夫之间
进行的思想交锋
最终扭转了蒲子村落后面貌
上演一出蒲剧好戏
二、四个方面展现脱贫不易
01 六场戏,蒲子村旧貌换新颜
全剧共有六场戏。第一场“懒汉哭穷”把蒲子村一些村民的愚懒状态呈现在了舞台之上。张口要救济,闭口要低保,用老眼光看人,不信任新来的第一书记赵瑛会有作为,吵吵嚷嚷,打打闹闹,一盘散沙。但是,赵瑛没有急于接招,而是从第二场“访贫入户”开始,先抓住一直等、靠、要的残疾人年宝,让他“不打自招”,揭穿了年宝哄骗盲人妻子百灵的谎言,引起了与百灵离婚的生活危机,激发出年宝振作起来、重新做人的内在动力。
这场演出极具喜剧色彩,年宝面对百灵的一系列夸张表演,与站在自己面前沉稳、正气的赵瑛和村委主任春燕形成了强烈反差,让将要激化的生活矛盾通过艺术手段,得到了圆满解决。既从思想深处打动了年宝,也给百灵带来了与年宝生活下去的勇气。当和风细雨般“扶愚治懒”的方法,通过艺术手段呈现在舞台上时,观者无不佩服编剧巧妙的创作构思。第六场“憧憬未来”,主要反映的是初步改变贫困面貌的蒲子村村民对未来发展的一些规划设想,用时不长,但正好与第一场“懒汉哭穷”形成了首尾呼应,有因必有果,体现出编剧深谙“虎头豹尾猪肚”的创作能力。
02 舞台呈现,观众带入身临其境
一出戏的舞台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故事情节又如何串联,演员的服装如何搭配,明场暗场什么时候使用,还有音乐唱腔的主体风格和幕后伴唱的适时带入,以及演员行当的确定和抒发人物情绪的细节处理,包括舞台道具的选配与设计,都是导演应该考虑的重点。《春暖蒲子山》在这些方面均体现了导演二度创作对“量体裁衣”原则的恪守。呈现在舞台上的各个艺术元素和谐自然,没有奢华铺排,一景到底,完全是当代山区贫困村镇的舞台缩影。与观众最亲近的是音乐唱腔所表现出来的蒲乡蒲韵,服装与道具的极简安排,把演出重点放在了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处理上,形成了舞台上和舞台下融洽亲和的良性观演互动。观众仿佛置身其间,而没有任何生分的感觉,精准的描摹了真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景况与人物事件。
03 唱腔风格,人物表现恰到好处
《春暖蒲子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全剧的主题思想和故事人物非常契合。通场伴奏使用的都是蒲剧的传统乐器,文武场乐手配合到位,特别是文场乐手。鼓板与琴弦各司其职,既有合作,又有分离,合作时浑然一体,分离时技艺娴熟,在展示音乐唱腔灵魂和为演员托腔保调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代戏,有时候行当不太好固定,加之县级剧团人员偏少,安排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从演出效果看,音乐唱腔设计还是兼顾了舞台角色的行当特点,也对主要演员的师承关系有一定表现。
04 主演群演,剧中角色深入人心
《春暖蒲子山》里的主演、配演和群演都很努力。其中,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都能进入角色,而且表演得比较自如,嬉笑怒骂,皆成看点。戏曲程式在一些场次里也有运用。全剧不管是正面形象,还是落后人物,都很可爱。剧中人从唱到做,能够走入观众的记忆深处。
《春暖蒲子山》上演以来,历经打磨、已趋成熟。一起走进《春暖蒲子山》,看第一书记赵瑛如何扭转蒲子村落后面貌,最终带领村民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