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移山创伟业 太行铸丰碑

《太行》:移山创伟业 太行铸丰碑

太行山再硬

硬不过太行人的骨头

太行山再高

高不过太行人的精神!

这是一支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奋斗之歌

这是一条继往开来、造福百姓的幸福之路

从狼道到羊窟

从羊窟到挂壁公路

从此天堑变通途,日月换新天

图片

近日,在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平台

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推出的

大型原创话剧《太行》真情上演

太行人如何克服太行天险在峭壁之上开凿公路

“太行精神”又有怎样的时代内涵

让我们一起走进话剧《太行》一探究竟

话剧《太行》讲述了什么故事?

《太行》2021年3月搬上舞台

山西省内持续演出53场

观众称赞它是一堂“直抵心灵的鲜活党课”

该剧取材于上世纪60年代

太行人民修筑挂壁公路的故事

图片

神仙居村民在两代党支部书记带领下

在巍巍太行的悬崖峭壁间

流血流汗、风餐露宿、前赴后继、久久为功

凭借滴水穿石的愚公移山精神

变险山恶水为青山绿水

用30年时间“抠”出一条

通往外界的“天路”

抒写了一部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

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太行》何以赢得赞誉?

01 动人的精神塑造

图片

《太行》之所以打动人心,根本原因是在创作过程中将“人民”和“人民性”作为创作本源和艺术呈现的主体,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记忆与执着信念。无论是“没路,我们就得想办法找路,就得在这大山里头开出一条路!”“路不打通,人不下山”的铮铮誓言,还是修路中的“三起三落”,无不反映出神仙居人在党的领导下与困苦贫穷、封闭落后的坚决抗争,真正体现了太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义无反顾、百折不挠的信念和追求,彰显出中华民族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

02 独特的艺术表达

图片

作为太行精神生动写照的话剧《太行》不是流于简单的歌颂,其独特艺术表达使得话剧艺术样式在音乐、戏剧、舞美的多重艺术结合中,演化成新的艺术形态,充满诗意。

其一,博采众长,以话剧艺术为本体,融入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让话剧有了全新的视觉再现。

“挺直腰啊!嘿吆!扛起那担子!嘿吆!往前奔哪!嘿吆……”开山修路的劳动号子,一下就深深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舞蹈也是剧中重要的艺术元素。开场群舞突出了太行山的险峻和人们生活的艰难,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舞美设计将层层叠叠的山峦和人物服装融为一体,呈现出“山”“石”的造型特点,气势恢宏,场景震撼,给观众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

图片

其二,时空交叉、多线索推进,精心编排,有机融合。开篇以修路需移坟产生矛盾为引,巧妙穿越到1962年第一代修路带头人吕五福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神仙居人劈山开道、凿壁筑路的场景。随后,又以五福书记牺牲后封山、春玲被迫出嫁山外、清志意外被砸等修路中的“三起三落”,把剧情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现实与历史交融在一个舞台时空中,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勇敢质朴的山民,在太行嶙峋峭壁间,流血流汗,前赴后继,用双手在悬崖绝壁之上抠出一条“通天大道”的英雄故事,跃然舞台。

其三,全体演员质朴感人的表演,令全剧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剧组主创、演员五上太行,深入生活,实地采风,不断从太行人民那里汲取前行的力量和艺术的滋养,以崇高的情怀、饱满的激情去演绎角色,才能收获有品位、有风格、有情感的舞台呈现。

如何理解“太行精神”的深刻内涵?

图片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一段修路史,集中展现了我党百年初心不改、使命如磐,始终以人民至上、为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和不懈努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最质朴的诠释。以红色基因为特质的太行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

愚公移山,太行凿路

不畏艰险,坚定信念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大型原创话剧《太行》,是人和大自然艰苦搏战而写就的一行史诗,是从沉睡的大山里义无反顾地滋生出的信念和追求,有巍峨的太行,就有神仙居人不弯的脊梁;有坚硬的磐石,就有神仙居人的铮铮铁骨;有不倒的群山,就有神仙居人不屈的意志。

若想一睹太行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奋斗史诗,且到第三届山西艺术节来一同观赏话剧《太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