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戏曲韵味!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大戏开演

品戏曲韵味!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大戏开演

你有多久没听过一场戏了?

曾几何时,听戏是全民爱好。

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戏”逐渐让出了主流地位,但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如今,一场属于戏迷的狂欢已经到来,近日开幕的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对山西省红色题材、现实题材、廉政题材优秀剧目以及山西省“群星奖”优秀作品进行了展播。

说了这么多,你真的了解山西的戏曲吗?下面为你奉上一道开胃菜,后续内容更精彩哦!

山西·戏曲摇篮

“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山西戏曲剧目浩瀚,得益于山西剧种的丰富。

在历史上山西曾拥有54个剧种,直到现在仍有38个剧种活跃在舞台上,高居全国榜首,堪称“中国戏曲的摇篮”。

诸多经典剧目被源源不断地立于广大城乡舞台,即使在偏僻的晋西依然会出现“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尤敲”的观剧盛况。

在终日不息的铿锵锣鼓声中,婉转的戏腔在三晋大地的每个角落响起,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八方百姓的心田。

山西·梨园记忆

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的萌芽。

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都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等多种土戏,这些土戏便是中国戏曲的雏形。

宋金时期,文物的挖掘为考证山西戏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佐证。中国第一个金院本——《闹五更》剧本便发掘于晋东南上党,泽州人孔三传首创诸宫调,为北杂剧的形成提供了艺术形式。

除此之外,中国现存最早修建的砖木结构固定神庙舞台,诞生于宋天禧四年间的山西,说明那时的山西戏曲正逐渐从百戏杂陈中分离出来。

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不仅“名伶辈出”,还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

山西戏曲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繁荣直至兴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除了“四大梆子”之外,山西还活跃着迎神赛社中的古老戏曲演出形态。

与此同时,还有数十个富有地域特色的剧种,它们在山西各地戏曲舞台上争奇斗艳,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四大梆子经典荟萃

晋剧

图片

图为晋剧《河清海晏》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在清代晋中商人的扶持下,晋剧演奏乐器和唱腔得到了重大改革,得以迅速向外传播,唱腔由激越慷慨变得委婉细腻,深受观众欢迎。

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蒲剧

图片

图为蒲剧《铁面御史姚天福》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和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大约产生于明代中叶,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晋剧、北路梆子等都是从蒲剧派生出来的。

其音乐唱腔高亢豪放、慷慨激昂,积累了为数众多且题材丰富的演出剧目,以翅功、髯口功、椅子功、梢子功、担子功、跷功等技巧性表演闻名于世。蒲剧历史上曾涌现出以阎逢春、王秀兰等为代表的卓越表演艺术家。

北路梆子

图片

图为北路梆子《忘忧草》

北路梆子,又称“上路戏”,主要流行于晋北及内蒙古、陕北、河北省西北部等地。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在形成之初,北路梆子艺术上与中路梆子无太大差异,人们按地域将其称为“上路调”。

其音乐唱腔独具塞外高亢明亮、粗犷豪放风范,历史上班社林立、名伶辈出,积累了众多代表性优秀剧目,也涌现出许多优秀表演艺术家。

上党梆子

图片

图为上党梆子《太行娘亲》

上党梆子,又名“上党宫调”,流行于晋东南地区(古上党郡),当地人过去称其为“大戏”。它是四大梆子中一种独具艺术特色的戏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就了上党梆子一代代艺术精湛的表演艺术家。

其音乐既有板腔体又间有曲牌体,唱腔惊慨豪放、高亢激昂,多朝代大戏或连台本戏,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表现杨家将的“杨家戏”,歌颂岳家军的“岳家戏”。

地方小戏瑰丽多姿

值得一提的是,诸多山西地方小剧种百花齐放,更显瑰丽多姿。

上党落子/晋南眉户

图片

图为眉户《焦裕禄》

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前者源于河北武安,后者自陕西眉、户二县传来,历经百年,已在山西扎根落户。

碗碗腔

图片

图为孝义碗碗腔《福寿镜》

“碗碗腔”剧种因地域不同而风韵有别,如“曲沃碗碗腔”“孝义碗碗腔”等。碗碗,一只口径约五厘米的碗状小碰铃(响铜制成,艺人俗称盅盅),作为打击乐器参与伴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婉转动听,碗碗腔因此得名。碗碗腔音乐最初为纱窗皮影戏专用曲调,因皮影戏多在晚上演出,人们又称其为“月调”“纱窗戏”。

赛戏/锣鼓杂戏/对子戏

图片

图为锣鼓杂戏

山西山多,自古交通不便,因此保留了许多古老剧种。如晋北的“赛戏”(又称“赛赛”),晋南的“锣鼓杂戏”,晋东南的“对子戏”。这类戏没有唱腔曲调,尚属于“吟诵体”戏剧,仍保留了“竹竿子”表演形态的村社百戏风貌。

戏功

图片

图为翎子功

表演真挚,做工细腻,尤善用特技来刻画人物,是山西戏曲的显著特色。诸如翎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梢子功、椅子功、幡子功、跷子功、喷火功、手绢功、水袖功,都是有口皆碑的山西戏曲“一绝”,为省内外观众和同行所瞩目。

山西戏曲唱腔有不同的艺术流派,光晋剧就有“丁牛郭冀程”等流派。

“丁”是须生大王丁果仙,丁派;“牛”是青衣牛桂英,创造了“云遮月”;“郭”是小生郭凤英,郭派;“冀”是小旦冀美莲,冀派;“程”是青衣程玉英,创造了“嗨嗨腔”。

品戏曲韵味!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大戏开演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今山西又出现了诸如王爱爱的“爱爱腔”、宋转转的“转转腔”、武俊英的“俊英腔”、张爱珍的“爱珍腔”等新流派。不断推陈出新,是山西的戏曲文化生态至今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想了解更多关于山西戏曲的知识,感受山西戏曲的魅力吗?锁定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官网,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