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巍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遍布于山西吕梁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纪念馆,承载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红色精神的“储存库”,是人们红色旅游的向往之地。

在山西的冬日里追寻红色印记,回顾百年党史,在吕梁山的寒岁中重温红色情怀,汲取奋进力量。一直以来,红色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史诗,红色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辉映,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追忆那时少年 领略英雄风范

自古英雄出少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刘胡兰是已知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牺牲时她只有15岁。直到今天,人们仍震撼于她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究竟是什么信念,让一个15岁的女孩如此坚定,在牺牲面前如此从容。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刘胡兰,1932年出生于山西文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经过革命亲属言传身教、八路军的英勇事迹、党组织的培养,她很小就参加了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刘胡兰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发动群众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参军,开展对敌斗争,保卫胜利果实。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1942年,文水平川第一支儿童团在云周西村成立,10岁的刘胡兰担任了儿童团团长。

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革命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

1946年6月,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1947年1月12日,15岁的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篇章。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凭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刘胡兰在敌人铡刀面前气贯长虹、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刘胡兰精神:信念坚定、敢于斗争、坚贞不屈、不怕牺牲。

胡兰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需要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更需要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出力流汗、做出贡献的英雄。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东征精神

寻找光荣梦想,追忆峥嵘岁月!山西是一片热土,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绚丽华章在这里谱写。

1936年的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壮举。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咄咄逼人,抢占东北三省之后继而又入侵华北,形势万分危急,中国共产党在此紧急关头,决心唤起全体民众,发动抗日救亡运动。

东征红军先头部队十五军团,于1936年2月20日晚开始渡河行动,经过激战,抢渡黄河天险成功。22日晨,毛泽东率总部来到河西清涧县古渡西辛关。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毛泽东隔河望了望已被红军攻克的原阎军河防碉堡,随即上船,急流稳渡,过了黄河,来到石楼。红军东征在山西境内共历时75天,在山西这片黄土地上撒下了抗日的火种。

红军东征纪念馆是1991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宣部批准新建的一座全面反映红军东征山西抗日救亡革命历程的专题纪念馆。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石楼县东征大街,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主题展览集中、全面、详实地展示了党中央、毛主席于1936年2月到5月率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在三晋大地东征抗日的丰功伟绩。

纪念馆主体建筑分为一馆一碑,纪念碑坐落于主馆背后,山顶成一艘大帆船状,寓意着红军渡河时的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整体建筑气势恢宏,造型优美。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馆内分为四个展厅,从有大量详实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资料,完整地再现了当年红军东征的历史壮举。

红军东征纪念馆的大厅里,一块刻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的浮雕上,给人一种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的豪迈: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在词中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红军东征纪念馆的建成,填补了以纪念馆的形式反映我党我军这一段光辉历史的空白,是山西省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追溯吕梁记忆 重温晋绥精神

蔡家崖,一块神奇的热土地,一个古老的小山村。

她以深沉,凝重和辉煌灿烂的过去著称;她是神州大地的一道靓丽风景。新中国第一代领袖从这里走过,共和国一颗颗将星在这里闪烁升起。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城西17华里的蔡家崖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省、地、县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基地,是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之一。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和晋绥军区就设在这里。1948年3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东渡黄河来到蔡家崖,发表了著名的《在晋绥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吕梁山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贺龙同志在此生活、战斗了11年。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自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八路军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直至1948年5月17日晋南全境解放,八路军展开了吕梁战役、晋南反攻战役、运城战役、临汾战役等各项重大战役,共歼敌8.2万余人,取得了巨大的革命胜利。

纪念馆建于1962年,收藏文物资料4300件,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晋绥党政军民12年光辉斗争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革命纪念馆。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受其保护的晋绥首府机关旧址,以及相邻相近的数十个村庄的多处革命遗址,是拍摄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教育片、专题片的理想场所。先后协拍了电影《战斗年华》、党史文献片《关向应》、新闻纪录《毛泽东在山西》、专题片《人民作家胡正》等。

吕梁精神是吕梁人民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吕梁精神是吕梁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

观大美吕梁 寻红色足迹

艰苦奋斗是吕梁精神的基石。顾全大局是吕梁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是吕梁精神的精髓。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的灵魂。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吕梁精神都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吕梁这块红色的革命热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件件红色文物,都生动再现了当年人民英勇斗争的场景。在红色旅游中触摸鲜活的红色历史,体验革命斗争的悲壮色彩、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情感之桥,是红色旅游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

对红色精神的重温,不是简单的回味,而是传承和发扬的新起点。用足迹丈量、用眼睛观看、用心灵感知、用思想体悟,以红色旅游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党致敬,体悟浩瀚丰饶而又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内涵,从中汲取强大的思想营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加以延伸,使红色精神成为我们的“定位仪”“平面镜”“教科书”,成为我们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用红色精神谱写新征程的奋进之歌。(胥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