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省校合作新政策在晋中市引发强烈反响

深化省校合作新政策在晋中市引发强烈反响

招聘引才“筑巢”

企业招才引智

企业招才引智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引领未来

深化省校合作

深化省校合作

祁县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就科研转化、产业升级进行洽谈;

寿阳·中国矿业大学战略合作基地启动,携手共建全球首个5G智慧矿井;

平遥县与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集中签约;

……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中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大手笔的“人才新政”,向全国高校和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促成了一次次人才与机遇的“拥抱”、科研与产业的“联姻”,奏响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人才新政”在晋中市如何推进?反响如何?本期,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去听,去看——

安排部署:引育人才筑“凤巢”

深化省校合作是省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引育一流人才的关键之举。按照省委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具体部署,晋中市把深化省校合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晋中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紧紧抓在手上,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高位推动,专班推进。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中市紧步快行、狠抓落实,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组建省校合作工作服务中心,“12大基地”一个基地一套方案、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专班推进,精细化闭环推进。

优化政策,细化措施。围绕“立足晋中、服务全省”,提出“对标全国一流”目标,晋中市拿出4项硬政策,保障“12大基地”建设。在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4所对接院校设立对接工作站,市财政给予每个工作站100万元工作经费;大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在省级每人每月100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2000元,达到每人每月3000元;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再新建、筹集2000套人才公寓;驻晋中高校、服务晋中的人才,也可享受晋中人才政策。同时,初步拟定了“12大基地”分方案。

上下联动,内外互动。既招“婿”又留“儿”,晋中市调动全市域资源力量,积极推进省校合作战略在晋中落地见效。短短1个月,晋中市与36所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已落地市校合作项目37个,正在洽谈合作项目43个。其中,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与寿阳县签订“特优”农产品直供基地协议,北京交通大学与祁县中学、昔阳中学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同时,“12大基地”已接收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实习实训学生15批(次)312名,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晋商文化研学学生5批(次)112名,并签订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共建协议3项,新增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优质生源基地10个,达成意向26个。各大高校纷至沓来,为深化市校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闫晓媛)

高校反馈:强化互动促共赢

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希望我们共同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样板典范,共同谱写校地双方合作共赢的新篇章。”7月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面对祁县深化县校合作对接洽谈团队一行人,院长王宏新对深化省校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

按照省委《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晋中市积极响应、主动作为,“走出去”推动晋中与全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促进人才共享、互利共赢。围绕“12大基地”建设展开的招才引智“大动作”,受到全国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王宏新在洽谈中说:“大力推动省校合作、市校合作、县校合作,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我们看到山西一些地市纷纷走进北京、上海等各地高校,这不仅将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也将推动高校进一步参与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长期以来,高校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任务,将产学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经济社会建设作贡献却始终是个难点。深化省校合作,以“12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大范围、深层次、大力度进行引育人才,不仅解决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难题,也为高校产学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渠道和土壤。正如王宏新所言:“我相信我们能够找到县校合作、市校合作和省校合作的成功模式、经验、典范。作为高校,我们将与地方政府加强互动,积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思考、投入,双方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作为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在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多年来,山西农业大学与晋中市有诸多深度合作,为晋中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与太谷、祁县等地已有多项合作的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纪薇表示:“深化省校合作的新政策,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及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优厚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院校学术特长和专家优势,持续加强交流,深入推动合作,为晋中提供更多的智库支持,为三农事业的持续向好贡献力量。”

(张莉芬)

企业反响:科技引领向未来

“山西农谷”是晋中市深化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的特有优势和宝贵资源。

7月31日,阳光正好,走进“山西农谷”巨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一排排拱棚整齐耀眼,棚内绿色苗木充满生机。这些苗木是园区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培育的新品种。

“这些草莓完全不用农药,口感特别好。”在其中一个棚内,该园区职工小刘边搬运草莓边说,话语中充满底气。事实上,在巨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番茄、黄瓜等众多果蔬同样从诞生之日起,便有了与众不同的优良特性。

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晓东介绍,科技园区作为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标杆项目,不仅是山西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还是“山西农谷”高新技术孵化园核心区。而园区能有如此发展,离不开招才引智及校企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公司在初创时便非常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目前,该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已合作建成省内唯一、国际领先的脱毒快繁育苗中心,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产业服务、种苗质量检测等,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省校合作新政策,无疑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了新引擎。石晓东表示,公司现在承担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等试点工作,下一步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必将更密切。他说:“希望在省校合作新政策的强力支撑下,有更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助力公司发展,通过3年至5年时间,把园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区、人才集聚区、休闲旅游区、新产品输出基地、培训实训基地、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人才共享、互利双赢。贯彻落实省校合作新政策,市委、市政府统筹市区两级财力25亿元,重点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公寓,并优先支持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实施“特”“优”战略和产业集群等项目,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舞台、为科创产品转化厚植沃土。(史俊杰)

高校学子:发展前景更光明

省委书记林武调研晋中时强调:“晋中人才资源密集,省高校新校区聚集着9所高校、19万名大学生,这些都是晋中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可以倚重的重要资源。让各类人才安下心来,为山西发展献计出力,打造全省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目前,我已经创立两个品牌。”张永杰是榆次区乌金山镇人,今年刚刚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经济系毕业。他告诉记者,因为对电商感兴趣,他才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从入学的第一年起,他就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尽管今年刚毕业,但他已经在电商平台拥有多家店铺。“在创业方面,学校给了我很大支持,不仅让我入驻创业基地,还介绍从事电子商务的学长为我传授经验和技术。”如今,事业稳步发展的他也成为别人的学长,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学弟、学妹。

深化省校合作新政策的落地,在张永杰看来是创业良机。未来,他希望能乘着新政策的东风,创办加工企业,做玉米等晋中名优特农产品的深加工,让更多的人认识晋中的优质农产品。

李书文是忻州繁峙人,曾在晋中学院经济系就读,如今在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在晋中读了几年书,李书文对晋中非常熟悉,也有了深深的感情。“晋中这几年发展很快,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有很多利好政策,让我看到了晋中发展的潜力。”如今,李书文不仅在晋中找到了工作,还买了房。对未来的发展,李书文信心满满。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决策部署,市围绕“立足晋中、服务全省”,提出“对标全国一流”目标,保障“12大基地”建设。这为留在晋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就业、创业平台,加大了留住人才的“砝码”。

杨峻浩是长治市长子县人,就读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园艺专业,如今在山西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习。“我们学校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实习、工作。”杨峻浩说,“晋中发展前景好,对于个人的发展也会有一个好的促进。”他认为,“12大基地”建设势必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晋中,为晋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颖)

市民观点:为招才新政点赞

连日来,晋中市深化省校合作的一系列“大动作”频频在手机上刷屏,广大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这一新政点赞。

“小杰,告诉你个好消息,晋中市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独特优势,推进省校合作。听说这是专门为吸引人才出台的新政策,有时间你上网了解一下。”今年6月底,市民李相文得知晋中市把深化省校合作作为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第一时间与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学的儿子联系,希望他暑假期间回家乡实习,提前适应环境。

“放暑假后,我儿子和同学一起去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的一家农业企业实习,实习单位给他们免费提供住宿,还有补贴。”李相文说,“这个新政策太好了!”他希望儿子珍惜机遇,用自己所学知识回馈家乡,助力家乡发展,为山西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化省校合作对晋中全方位推动高质发展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市民黄晓霞通过新闻了解了晋中市深化省校合作的各项新政策,对于高标准建设“12大基地”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她说:“有了‘12大基地’,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晋中施展抱负,为晋中的发展添砖加瓦。”

“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资源在高校聚集。晋中市围绕‘12大基地’建设,提出建设以省高校新校区为平台、职教港为基础、智创城NO.4为载体、金科创新孵化中心为基地、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国家农高区为研用、全市域为辐射‘六位一体’的‘政产学研创用’智创谷,引领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把人才‘活水’、科教‘长板’,引向产业‘前线’,促进校地大融合、大发展,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校地合作的高度重视。”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巩国梁对经济学特别感兴趣,他认为,晋中市深化省校合作的一系列“大动作”,对晋中市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他说:“晋中无论在区位还是吸引人才政策都有显著优势,尤其省委、省政府在晋中市建设省高校新校区,为晋中市增添了宝贵的第一资源——人才,也为晋中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深化省校合作对促进晋中市经济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张凯鹏)

来源:晋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