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组合拳”托起小康梦
山西
山西 > 要闻 > 综合 > 正文

脱贫“组合拳”托起小康梦

移民搬迁乐开怀

移民搬迁乐开怀

科技下乡真扶贫

科技下乡真扶贫

健康扶贫暖人心

健康扶贫暖人心

“收入稳定有保障,一天更比一天强!”聊起自己的脱贫故事,家住隰县黄土镇无鲁村的曹新文难抑激动。曹新文早年因病致贫。2016年,县上为他家免费进行梨树高接换优,此后曹新文的家庭收入逐年增长,一举摘掉了贫困帽。无独有偶,寨子乡峪里村原贫困户马志明也是得益于县里免费提供的18 亩玉露香密植园成功脱贫。目前,隰县有5802户16293人像曹新文、马志明这样的贫困户依靠发展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业脱贫致富。

2019年4月18日,隰县获批退出贫困县;2020年6月底,隰县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7月,全省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现场会在隰县召开;2020年底,隰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5.6%下降到0.14%,79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与之同步,7094户20062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值得一提的是,隰县80%的土地栽植梨果、80%的农民从业梨果、80%的农民收入源于梨果、8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梨果业稳定脱贫,以玉露香梨为主导的梨果产业成为隰县群众脱贫达小康的支柱产业。

一直以来,隰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党中央、省、市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精准方略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三支队伍为保障,瞄准短板拔“穷根”,汇聚合力攻“难点”,铆足攻坚劲头,夯实脱贫基础,做足“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筑牢基础、自主脱贫”的贫困山区脱贫攻坚“隰县路径”。

统筹党建引领和调度推进。隰县县委、县政府组建完善脱贫攻坚领导组和17个工作小组,制定出台决战完胜、巩固提升、问题整改、分类管理、挂牌督战等文件,层层建立责任、问题、整改“三个清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县级领导带头包乡联村帮扶指导,省、市、县“三支队伍”和县直单位党员干部分户包帮覆盖全县351个自然村,构建起三级书记抓扶贫、党员干部齐上阵的责任落实体系;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30.5亿元,特别是在县财政年均收入不足1个亿的情况下,脱贫攻坚投入年均增幅达到35%以上;深化“周例会、月报告、季总结”调度机制,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中心组会议、全县干部大会等58次,有序调度、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统筹问题整改与防范返贫。隰县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抓整改,坚持上级巡视、巡察、督查、评估、审计反馈问题和“十个清零”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结合推进,建立落实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要求,分类制定问题整改台账,逐项列出问题、责任、整改“三清单”,一体整改、统筹解决。提级销号促落实,严格实行提级验收制度,组建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组逐项对账销号,纪委监委对销号问题跟踪督查,确保所有问题销号清零、清仓见底。目前,各类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预防返贫保成效,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制定《隰县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落实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动态监测223户544名“两类户”情况,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隰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灾情,制定《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二十条措施》,拨付600余万元支持产业发展,落实11万亩的农业保险、理赔3500余万元,发放金融小额信贷4168万元,确保贫困户受灾不返贫、灾年不减收。紧密利益联结,建立“1+N”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探索推广“善品公社”、内置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四种带贫益贫模式,巩固拓展特色产业“五有”机制,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073元增加到2019年的8200元,年均增长55.41%。实施技能提升,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建立贫困户技能培训档案,整合部门资源开展订单、定向培训280余场次、1.4万人次,发放职业资格证8615人次,人均务工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补齐短板弱项,教育扶贫惠及贫困生3.2万人次,成立临汾山区县首个特殊教育学校,兜底保障4692名贫困人口,2018年隰县健康扶贫工作受到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通报表扬,是全省仅有的3个县之一。(王小庚)

来源:临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