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丨奋发踔厉 织就太原锦绣华章

论晋丨奋发踔厉 织就太原锦绣华章

六月的并州,骄阳如火,生机无限。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主会场太原盛装登场,广纳四海宾朋,尽显开放之姿,太原在世人眼前展露美好形象。

近年来,太原多方面发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动力愈加强劲、城市品质跨越式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的重要指示下,一个充满活力的“锦绣太原”正款款走来。

擦亮“锦绣太原城”生态底色

“我们这个小区,以前一刮风漫天黄土,到处是垃圾,小区里的菜市场污水横流,现在大变样了,小区绿树成荫,道路干净宽阔,人们停车规矩了,菜市场里也干干净净,居民楼的外墙还进行了加固粉刷,外地亲戚来了都不认识了!”家住尖草坪区兴华东社区的陈建英说起家门口的变化非常高兴。

这只是太原诸多变化的一个小小缩影。过去的一年,全市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00多个,涉及改造面积900多万平方米,房屋9万余套,“九乱”整治、“两下两进两拆”整治等同步推进,成果显著。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太原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躬行“两山”理论,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太原的变化日新月异、清晰可见。

图为太原西山地区的玉泉山(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图为太原西山地区的玉泉山(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17个城郊森林公园,18万余亩造林绿化,91万立方米蓄水景观湖……因时代而沉沦的太原西山也已大变模样,如今又乘上了时代的东风,正聚力谋划打造一批特色民宿。

“九河”治理全面完成,汾河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顺利推进,完工后,汾河景区全长将达到43公里。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推进,截至2020年底,太原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584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4.0%、12.25平方米,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由2015年的7.13下降至5.91,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景象已不再是典籍中的冰冷文字,正在慢慢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

释放“锦绣太原城”文旅动能

“今天‘六一’,就想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们是第一次来,感觉很惊艳!”太原市民李女士来到太原古县城后感慨道。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历时八年修复的太原古县城,重现“凤凰城”风采,自今年五一试运营以来,赢得了众多游客的赞誉。

图为太原古县城(山西日报记者 阮洋 摄)

图为太原古县城(山西日报记者 阮洋 摄)

在生态逐渐改善的当下,太原发展文旅的决心很坚定。

晋阳湖公园完成一期改造,实现了从电厂晾水池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蜕变,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域公园;曾经的“储煤坑”“坍塌地”摇身一变,化身为太原植物园,引得民众纷纷前来打卡;庭院深深的民国建筑群成了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晋商博物院……太原对于文旅产业的重视以及文旅资源的禀赋,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太原还深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热门客源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推介活动,打响“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品牌,实现文旅资源的优势互补。

藉由明星景点的带动和配套基础设置的完善,太原已形成全域旅游态势。“五一”期间,全市主要景区、公园接待游客347.32万人次,较上年170.5万人次增长103.72%;门票收入1214.86万元,较上年205.45万元增长491.32%,“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业态居全省首位。

天蓝地绿水复净,文旅发展正当时。

“十四五”时期,太原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重点推进青龙古镇、晋商博物院、崛围山、汾河二库、双塔公园、明太原县城等景区升A创A工程建设,不断提升蒙山、龙山等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重塑“古晋阳八景”风华,加快打造“府城游”“晋阳文化”“汾河文化”“清凉太原”等城市文旅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文旅休闲目的地。

助推“锦绣太原城”转型升级

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型是第一使命,项目是第一支撑。

在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共有60余个优质企业、优势项目选择太原,总投资达456.4亿元。这些项目聚焦“六新”方向,集中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绿色能源、高品质消费品等先进制造业。

新兴产业项目选择太原,正是因为太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迈向转型发展新阶段,一直是太原无法回避的问题。

图为太钢直径6.5毫米N06625焊丝用盘条生产现场(山西日报)

图为太钢直径6.5毫米N06625焊丝用盘条生产现场(山西日报)

为此,太原下大力气,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十三五”时期,太原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信创产业布局进入全国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14.5%提高到22.1%,太钢高端碳纤维、长城智能制造基地、中电科碳化硅、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等重大转型项目建成投产。

这无疑为太原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出雏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时期,太原经济总量将奋力向万亿元规模迈进,力争新兴产业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向3000家目标奋进,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今年9月份,太原还将迎来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论坛期间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展示国内外具有前瞻性、代表性、示范性的项目和成果,这对太原来说势必又是一次学习先进经验,化为己用的机会。

“到那时,古城太原再展雄风:现代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综合竞争力跨入省会城市先进行列,城市疏密有致、功能完备、大气恢宏,唐风晋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立体交通连五洲、四海宾朋聚太原,西山增翠色、东山展新颜、百里汾河如画廊。太原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现代化都市,将向世人展示‘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人民富足、社会祥和’的锦绣风采!”

这是《中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15年后太原的动人描述,是530万太原人对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期许,更是太原市委、市政府“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大幕已经拉开,“十四五”时期,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太原正在走来。(文:尚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