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维食品厂:“非遗”香甜润生活!

海维食品厂:“非遗”香甜润生活!

清徐县有个孟封镇,孟封镇有孟封饼,食之香、酥、甜、软,被人称为饼中佳肴。孟封镇还有另一种好吃的饼,叫空心粗月饼,和孟封饼一起,分别成为市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孟封镇杨房村宽阔的街边,“饼屋”不少见,但承担“非遗”传承保护责任的却是清徐县海维食品厂。前店,后厂,传统滋味。

盛名不衰传百年

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镇独特的传统名优特产食品。其配料制作讲究,吃起来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凉而不冷,放在口里不嚼自化,现吃久放,滋味常鲜,色香诱人。

图片

据传,孟封饼始制于清光绪十年。当时,孟封镇里旺村有一家姓冯的财主,雇用厨师赵晋山。当年腊月,冯财主要求:一月之内顿顿要求变花样。尽管赵晋山手艺高,也被逼得技穷艺尽,在厨房苦思变什么花样,不慎碰翻了面案旁的油篓,便急忙把油收到面缸中加面制饼,不料油太多面太稀,无法形成饼状,只好用铲子铲块放在鏊上扣锅烤熟,恰巧冯财主到厨房察看,见做成的几块疙瘩后生气地问:“做的这唤甚啦?”赵厨师急中生智说:“这是专门为您特制的锅块。”冯财主一尝,甜香酥脆,要求继续烤制。赵晋山反复试验,确定四油四糖的最佳配方。后赵晋山开设饼铺,当时叫“孟封锅块”。

孟封是京(北京)西(西安)大官道的必经之处。南北客商不断,加之“锅块”风味别具,来往客商必携带而去,为称呼方便,又因是在孟封买的,所以就叫成“孟封饼”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路经徐沟时,徐沟县令用地方小吃招待,其中就有孟封饼,慈禧太后尝后很是赞赏,随即传口谕取孟封饼三担,此事使孟封饼名声大震、远扬京都,行销到京、津、冀、陕等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原、晋中副食店多挂有“孟封饼”的牌号,成品常年陈列,到中秋、春节更是随处可见,百年来盛名不衰。

图片

2011年6月,孟封饼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海维食品厂的制作车间,只见工人师傅提面粉,揉面团,依次切开,抹一把油酥涂上面饼,刷一层蛋液撒一撮芝麻,搓条,下剂,按扁,包酥,烤炉里的那抹金黄冒出欢快的滋滋声,让人充满念想。一只小小的饼,浸染了几代人的记忆。

见人见物见生活

在清徐县,每逢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烤制月饼,俗称“打月饼”,打出的月饼香甜,空心酥脆,极具地方特色。

空心粗月饼既是一种地方特色食品,又是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和实物见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实例体现。

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海维食品厂在传统饼业的基础上,一直坚持传承清徐空心粗月饼制作技艺,并常年生产、展示、销售,承担起了该项目的传承保护职责。2020年12月,空心粗月饼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清徐空心粗月饼,用料精细,配料讲究,风味独特。在制作上选用纯天然白芝麻、黑芝麻、花生仁、葵花籽仁、葡萄干,配以白糖、红糖、玫瑰酱和熟面粉做馅料。馅料的配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配馅时先用慢火将芝麻和面粉炒熟,花生仁用刀切碎,然后将所需馅料按一定比例分别倒入一个大盆内,搅拌均匀,馅料就配制好了。

图片

和面也很讲究,以10斤面粉为例,称好放入面盆中,中间开洞,倒入3.5斤热油,放少量碱面,先将面油搓匀,再将3.2斤事先熬好晾凉的花椒大料水分次加入,面揉搓到软硬适中,均匀分成每个65克的面团,捏成面皮,加入30克的馅料包好,压进专用木刻月饼模具,之后磕在案上出模。开温火,将专用圈只和鏊烤热,然后把包好出模的月饼上鏊烤制。制作过程中,中间的糖馅溶化紧贴在面层上,蒸汽将饼面撑开形成空心,八九分钟后,一炉空心粗月饼就烤制完成了,现在用食品专用烤炉,更卫生快捷。

海维食品厂制订五年保护计划:2020年对清徐空心粗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和历史文化进行整理和记录;2021年建档,对相关文字、图片、传统器具建立专门档案和展柜;2022年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举办传承培训活动,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培训2到3名新一代传承人;2023年加强与食品研究部门合作,对馅料和面料营养搭配进行研究,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配比;2024年加大在传统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各种宣传展示展销活动,让非遗文化和产品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太原日报 摄影 赵世凯 文字 李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