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用大数据杀熟 承诺之后要看“疗效”

不利用大数据杀熟 承诺之后要看“疗效”

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近日,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滴滴出行等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在广州签署了《平台企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其中包括不利用“大数据杀熟”在内的5条公开承诺。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对于“承诺”能否变成“现实”,网友普遍持怀疑态度。

怀疑态度的背后,是消费者普遍“被杀熟”的经历:

“我和朋友同时在网站上订购同一家酒店,要下单才发现她那边要便宜将近一百块钱。”

“日常吃饭主要靠外卖,所以购买了订餐平台的会员,价格却比非会员还要高。”

“用同一款打车软件到同一个地点,手机价位越高,打车费也越贵。”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在提供更便捷舒适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隐藏的风险。个人数据随时随地被记录、被泄露,一举一动都处在监控之中。

而对互联网平台而言,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一旦拿到了更多的用户数据,便可以精准判断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能力,针对同样的服务和产品,对消费者进行差异定价,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实质上剥夺了消费者对价格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营销领域中,存在一个“二八定律”,即20%的忠诚用户,贡献了80%的利润额度。商家据此开辟了赚钱的新门路,即从20%的用户身上榨取更高收益的难度与成本,都要低得多,所以他们选择拿老用户“开刀”。一边透支老用户的信任,一边妄想增加新用户的粘性,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大数据杀熟”屡禁不绝,还在于其隐蔽性。互联网商家灵活使用合同条款、活动规则等,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不同以及享受套餐优惠不同、时间点不同等理由进行自辩,同时又不对外公布具体算法、规则和数据,这大大加深了消费者维权举证的难度。

    针对“百亿补贴”中非会员比会员减满力度更大的情况,相关部门回复:“每个用户在百亿补贴店铺可使用的金额随机获得,活动规则已说明,并未发现违法行为。”(图源网络)

    针对“百亿补贴”中非会员比会员减满力度更大的情况,相关部门回复:“每个用户在百亿补贴店铺可使用的金额随机获得,活动规则已说明,并未发现违法行为。”(图源网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互联网平台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底线意识,大数据和算法等新技术应该被用在正道上,互联网商家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为眼前小利断了长久发展的道路,要信守承诺、诚信经营,杜绝大数据杀熟行为,切莫让消费者寒心。(文:韩芸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