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保代表:率先探索山西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 让文物“活”起来

王文保代表:率先探索山西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 让文物“活”起来

王文保代表:率先探索山西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 让文物“活”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王文保(李联军 摄)

除夕之夜,亮相春晚的天龙山佛首,是2020年回归中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它的“老家”,正是文物资源大省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如何加强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率先探索出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路径,让文物“活”起来,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保关注的问题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王文保建议,由国家层面出台《关于支持山西建设文物活化利用先行先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由于现有法规中没有明确设置文物利用底线,监管和开发的界限双重模糊,使得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监管滥权和文物滥用的风险同时存在……”王文保表示,现阶段,我国现有法规对于文物利用的底线划分不清晰、文物数字化信息存在鸿沟、文物活化利用效率偏低、活化利用的业态创新不足等问题亟须破解。由国家层面出台《意见》,既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还有利于丰富“新特区”改革新实践,更有利于率先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真正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蹚出一条新路子。

王文保认为,制定《意见》,重点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对文物进行分类活化利用,明确相应底线;二是要加强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三是要加快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改革;四是要提升文物活化利用的国际化程度。

对文物进行分类活化利用,明确相应底线。在《意见》中根据文物不同的类别和等级,明确相应的活化利用底线,研究制定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法治监管和产业运营环境,确保各类主体可消除顾虑,依法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

加强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全省域统一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打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隔,突破地域和行业界限,提高数据查询的便利程度。填补社会民众和文化遗产之间的信息鸿沟。同时,增加文化遗产宣传的政府采购,鼓励文化文物机构宣传外包,交由市场主体创新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手段、内容和渠道,提升宣传实效。

加快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改革。完善国有文化文物单位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效引入考核范围,进一步推进完善相关工作,健全人才考核、激励、引进机制,探索完善落实能激发文化文物活化利用的资源配置、利润分配、薪酬等相关机制。

提升文物活化利用的国际化程度。支持和鼓励企业在国际产业要素市场配置优质要素资源,鼓励各类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国际市场研究,推动优秀文博创意产品走出去。依托“一带一路”拓宽文化遗产对外展示传播渠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外交、文化和海外机构的联动。充分发挥外交部门、驻外文化机构的作用,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际展览展示交易、文物进出境展览交流等平台,展示宣传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吸纳海内外优秀文创实体为山西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全球推广提供服务,在全球调动最广泛的力量推动山西文化遗产创新转化。

“制定《意见》对于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尚方宝剑’,用足自身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十分有必要,对于全国同类型省份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王文保说。(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