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华民族团圆的时刻,几千年来早已融入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从岁首到年末,春节最能唤起忙碌的人们回家的念头……
2021年1月以来,全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16例,为去年3月以来单月最多,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地区聚集性交织叠加态势。
一面,国家提倡“就地过年”,另一面,又是久久不能归去的故乡。对于在外读书的学子,这道题的答案该如何书写呢?
“这次我知道了什么叫感同身受”
“新增1例、53例、82例、90例……看着每天增长的数字,我突然觉得仿佛重回去年寒假。”
晓宇的籍贯是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目前在山西某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去年,疫情刚暴发不让外出时,对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原计划就是好好复习准备复试,等学校通知后去参加考试……”在认真备考的同时,晓宇也知晓了自己的初试成绩,一切都很顺利,除了疫情。
如何参加复试,成为了这批考研人最关注的事情。
“疫情何时结束?我们如何参加考试?一堆问题涌现在面前。看着疫区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中,我只能默默为他们加油。只盼疫情早日结束,我能顺利参加考试……”
因为疫情,许多学校改为线上考试,晓宇也成为线上考生。虽然考试形式有所变化,但她还是顺利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2021年元旦小长假,晓宇没想到疫情暴发得如此突然,而这次疫区就在藁城区,离她家直线距离不超过十公里。
“看到家乡暴发疫情时,我一下子想到了去年武汉的状况,这才真正‘感同身受’。”晓宇就这样突如其来被卷入这场疫情大电影中。
学校放假后,河北疫情还很严重,暂时不能离校。晓宇和其他十几个河北籍学生,住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宿舍里。“学校提供免费住宿,宿舍里很暖和,热水随时供应,吃饭、淋浴和洗衣都很方便,楼管阿姨非常好,学校考虑得很周到。”
学校守护着每一位留校生的安全与健康,也成为学生坚强的支柱和温暖的港湾。第一次来外地上学的晓宇,对于太原这座城市有些陌生,但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呵护。
晓宇和爸妈通了电话,了解到家乡的情况,决定不给家乡添乱,也避免耽误下学期学习进度,说出了自己今年留晋过年的想法。爸妈了解了学校给予的关怀后,又嘱咐了两句便挂断了。
看着手机出了好一会儿神,晓宇心中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爸妈不可能照顾我一辈子,总有一天所有事儿要自己面对。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长大了,也该长大了。”总有一刻,让我们从孩子跨越成为大人,那一刻也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这个生日,爱要大声说
“就我而言,其实不回家过年也蛮好的。”林晋在上海上学,这个春节响应号召不回山西老家过年。一方面可以躲避长辈的花式关怀,毕竟今年要毕业了,就业是个棘手的问题,不想让长辈过多操心;另一方面她想过一个有朋友陪伴的生日。
“我生日在腊月二十七,从未和朋友一起庆祝过。岁末年初,朋友们都各回各家忙于家族聚会。今年有了就地过年的政策,我也算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和朋友们一起过个生日了。”这个理由看似荒唐,却是她二十年来最想实现的生日愿望。
在学校的假期,每天都很充实。林晋可以专心翻阅文献,完成自己的论文。也会抽时间制作自己的简历,为年后的春招做准备……
生日来了,林晋与几个舍友起了个大早,去置办“年货”。回到宿舍简单收拾一番,在拥挤的宿舍里腾出了一点地方。将生日蛋糕、小吃、饮料等东西摆放好,林晋准备接受朋友们的祝福。
“喂,您好……好,我马上下去。”
生日会刚准备开始,一通电话就打了进来,是快递小哥打来的。林晋在疑惑中穿上衣服下楼,她想不出是谁寄来的快递,她很确信自己近期并没有购买什么东西。
拿到快递后,看着熟悉的名字,林晋心里涌起一阵暖意,是爸妈寄来的。拿着快递回到宿舍,刚推开门,“砰~”“生日快乐!”朋友们手捧蛋糕热情地围住了她,看着点燃的蜡烛,林晋开始许愿。之后大家围坐吃饭,热热闹闹了一中午。
“我仿佛看到了爸爸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吃到爸爸的年货,便嗅到了家乡的味道。”林晋突然有点愧疚,父母一直惦记着自己,而自己却只顾着与朋友狂欢。
林晋拨通了视频电话,看着岁月的痕迹爬上了父母的面容,她纠结几秒后,大声对着视频里的父母说出了那句话——“爸妈我爱你们!”
这一刻,她长大了,知道爱不仅是索取更要给予。
每次过年,岁月的年轮就又画上了新的一圈,不得不去面对的成长与破境也随之而来。家是成长的起点也是终点,离开时豪情万丈,归来时温存缱绻。父母与儿女是相互的依靠,但成长之路,总要一个人走。作为父母要学着放手,作为儿女要学会自立。就从这个分开的春节开始,学会彼此深爱却各自独立。
(文中所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文: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