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千年铁府道苍茫 万里荫城见繁华

长治:千年铁府道苍茫 万里荫城见繁华

长治:千年铁府道苍茫 万里荫城见繁华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古镇情怀。一半人间烟火,一半往事如烟。古镇本有宿命,从古至今,穿梭在时光的缩影中,熙熙攘攘到繁华落尽,长途跋涉到返璞归真,新潮涌聚到历史沧桑。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古朴、自然、生态、静谧、底蕴,山西有这样一个古镇,不应该只有我们知道。

荫城古镇,被称为长治市“四大古镇”之一,素以生产铁器而名扬天下。从春秋战国时期,荫城古镇延续保存到现在。青石板上碾轧的痕迹,一排排老院构成错落别致的商道印迹……荫城古镇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和其他古镇有别,它更像一部跨时代商贸长卷,书写着“千年铁府、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商业史歌,更记录着古镇商贸往来、民风人情、落寞空寂的平常人家。

9月27日,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走进长治市上党区荫城古镇,曲径通幽处,重拾晋商流传至今的精神,感受潞泽商帮的风范。

  承载明清商贸记忆 记录曾经的经济辉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南挨老雄山,北临陶清河,东靠佛爷山,西倚潜龙山,荫城古镇铁货排两行。相传,荫城古镇是连接长治、壶关、高平、陵川四县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重要的商贸信息交流中心和商业集散地,这里曾万商云集,户挨户、院靠院、巷子深处见巷子,构成千年铁府、百年老字号商贸盛世。

商人在这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繁荣,还有深耕的文化底蕴及经商之风范。荫城商帮不仅走西口,还下江南。同时,从河南、山东、广东等地来的不同商客,经时间沉淀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据统计,荫城古镇现存古民宅5096间,特色院落18户,寺庙16座,旧戏台8座,旧城门7个,牌楼祠堂5个,门面店铺500余家。

走在荫城古镇,穿梭千年时光,你最直接的感受是“明清商贸记忆”:商铺林立的历史老铺子,明清商铺老院子,林林种种的商道巷路,都最大程度保留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及古村镇建筑的痕迹,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你别看咱这一排排大院,还有人说很萌,殊不知它金贵着咧。”同行的上党区委常委、荫城镇党委书记王燕讲述,过去,荫城古镇集荣光与富贵为一体,“万里茶路”的晋商们、客商们都会云集的胜地,荫城古镇2纵7横的老街里至少有500家以上的商行、商铺,而谈及春秋长平之战,沙场战士锋芒针对,唯铁府兵器乃真亮剑。

“户有八百,商有五百,店铺林立,经商如织,商贾如云,列市如栉”。这是关于荫城古镇的一段描述,鼎盛时期,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在荫城古镇有一条街,当地人称之为“后圪廊”,又称“铁货巷”。一家紧挨一家的老商行大多与“铁”有关。“瑞盛钉店”“永记铁庄”“隆盛魁”……这些老字号店铺有的带着生产加工坊,自产自销;有的带着马槽、骡马店、牲畜间,留客留信息;有的则是收购贩卖“两倒手”,抽着批发零售的中间利润;还有的则是慕名而来想一睹铁货风采,这里一派闹市景象堪称明清铁货最大的贸易街。

每一家商铺墙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明清老字号、贸易货物、东家姓名、建筑规模等类别,来往的人们可以判断这个店铺的“前世”。荫城古镇以大亨商行居多。荫城商帮以潞泽商人为主,长治、晋城往来的商户们,采购、生产、经营铁货、钉线、钉子,出行远途的马掌钉、骆掌钉、马背骑、茶箱钉、荷花钉,同时,还有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铁水壶、锄头、镰刀、燃灯壶、酒杯、菜刀等。

在这些老字号商铺里,每一位晋商鼻祖都极具商业头脑与原则,墨守着商道成规,在这里贸易贩卖的铁、煤、丝绸成为商道上珍贵的物件。晋商们以诚信为守,更以风雅和平相处为道义,他们率先实行经理人管理制度,将股权、经理权等发挥到极致。

  绕不开的“铁符号” 随处可见的老门匾

荫城古镇,因铁而崛起,因铁而兴盛,因铁而萧条,因铁再复兴。明清时期,它是上党地区铁货交易集散地,全国远近闻名,绕不开的“铁符号”。如今,这里一切归于平静,消寂的村庄里,只有几户老居民留守着。

6大类品种,36项,2000多件藏品……在荫城古镇老街口,荫城铁器博物馆成为大家了解荫城铁史的必去之处。它集合着几大关键词:私人铁器收藏博物馆、铁史守望者、荫城“铁家伙”,几乎覆盖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些铁器是收藏人原建国20多年的“心血”,他从年少时收集钱币开始,逐步专注于铁器的收集、收藏。作为土生土长的荫城人,他按照年代、品类、作用等划分,每一件物器可供大众日常参观,希望能够让更多人通过这些老物件了解荫城的历史,从而保护它,传承“铁”的内涵与精神。

“铁,对于荫城古镇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不夸张地说,它是咱们荫城人的根、魂、精神。”被当地人称为“荫城通”的荫城古镇文化研究者张保龙介绍,铁器分为生产工具、宗教信仰、战场兵器、茶具等类别,这样一目了然,让人们看到这些铁器,可以探索当时的生活方式以及物件所带来的启示。

说到荫城古镇的文化符号,不可忽视的是随处可见的老门匾,荫城古镇开发办公室的刘智说到荫城古镇老门匾故事时滔滔不绝。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在古代,抬头即可见的匾额,一度被视为“古建筑之魂”“建筑的眼睛”。荫城古镇的老门匾通常为老字号商铺门牌字匾,一块块老门匾的表达极具考究价值和文化底蕴,藏着古代书法名家、江湖书法的书写方式,更蕴含着晋商们的远大志向与格局。

位于荫城古镇后圪廊4号院,门牌为六区19号的院府极具风格特色。整个建筑属于明末清初的风格,雕刻构造很讲究,糅合着木雕、砖雕、石雕,门楼是荫城罕见的“双层楼式”,上层的阑额正中有栩栩如生的浮雕麒麟图案,两侧是对称的三对麒麟嬉戏景象。下层过梁上设木栏杆,雕刻荷花、宝瓶、几案等图形,寓意平安吉祥。院门门匾上题为“阿那其居”,仅仅四个字便表达出另一种门匾韵味。《诗经·小雅》里有“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关于阿那其居,当地人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人丁兴旺、兴盛安居的寓意。

阿那其居、居之安、有无化居、积善余庆、和气致祥、不欺三尺、滋利为诚……这座商贸古镇的老门匾,从富商大户到一般平常人家,书写工整、娟秀,大多选自于《诗经》《尚书》《论语》等,一块块老门匾见证着商客们迁徙谋生的历史,袒露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寄托,更传递着商客们的处世哲学与商经。

  中国传统村落琚寨村 富商富庶有内涵

琚寨村古称“凤凰村”,位于荫城镇东南佛爷山脚下,这里有一段段传说。很多当地村民称琚寨村为“文脉村”,每年村里都有学生娃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等院校,这里既是赵树理文化基地,也有着全国罕见的玉皇观。

进入村口阁楼一拐,便可以看到缓坡上碧瓦红墙的玉皇观,上面雕刻的九龙一凤琉璃影壁更被称为古建一绝。

因此,琚寨村也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整个村落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朴风貌,它也是荫城铁货集散地,除了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外,琚寨村千古传承下来的村风、民风被口口相传,为数众多的古建民居院落在村里完整保留下来,包括贾家大院、张家大院、居家大院、车家大院、许家大院等,从这些大院里,可以看到昨日荫城的繁华,也可以看到当地商贾、匠人们的气派与富裕程度。

13个院落、90间房屋组成的贾家大院为代表,这里成排的马槽铁环、泥石马槽,都折射着那个车水马龙的时代景象。行商之家张家大院右侧院的十二生肖“福”字影壁、“康逢吉”三字匾额、考究精致的砖雕、几案、花边图案都饱含寓意,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反映着当时潞商大户的家国情怀、精神追求以及关于后代传承的祝福与希冀。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