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丨探寻“大河密码”,对话“精神原乡”

论晋丨探寻“大河密码”,对话“精神原乡”

文/凤凰网山西

奔腾的黄河水自偏关老牛湾浩荡入晋,一路纵贯而下,势不可挡,硬是将山陕高原切割为二,形成山陕深谷,河水至中条山受阻折向东行,水势既缓,波及兼广,直奔东海而去。

黄河九曲,化育三晋。就在这一纵、一折之间,三晋大地被弯在臂间,得天独厚,山西也成为备受黄河护佑、黄河文化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大河奔腾,山西也在黄河的包容、化育中具有了河的雄浑、坚韧与灵气。

不管是在打理“表里山河”时表现出的治理智慧,还是在行走万里茶道时留下来的营商故事,抑或是在躬耕黄土时吟唱民歌流露出的达观精神,均源远流长,传承永续。文化的标签是如此清晰,文明的形塑是如此有力,山西活脱脱就是大河文明的承载者。

也因此,9月20日“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暨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的盛大开幕,就让人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慨。

一条大河奔腾不息,而其激荡出来的声响,注定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回声。

一个沿黄省份持续用力,致力黄河保护,发掘黄河文化,也必将在文化根脉上有着独特的坐标。

黄河是世界的这里读懂民族表征,这里读懂天下大同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弘扬黄河文化,首先就要从历史的、世界的、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这条时而安静、时而暴怒的大河。在碛口古镇,你能够亲耳聆听黄河沉静的呢喃声;在壶口瀑布,你又能感受黄河激流滚滚的热情。而从整体看,千百年来,黄河文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醒目的表征,具有无可争辩的辨识度。此番“黄河对话”强调“河和合”,可谓深得大河精髓,熟稔大河密码。

在此次“黄河对话”中,不仅有沿黄九省(区)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临汾宣言》,更有大河流域诸多国家的驻华使节一道,发布《世界大河文明·黄河共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场国际化、高水平的对话与共识,这本身就是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投影。

这是一种文化的姿态,更是一种国际的视野。海洋是开放的,大河一样也是在包容中孕育着开放,在开放中积蓄着力量。

黄河是中国的在这里读懂文化根脉,在这里读懂华夏文明

大河哺育文明,黄河之与传统中国,渊源既久,撕扯也多。所谓血肉联系,打不断理还乱,正在于此。几千年来人与河的互动史,就是一部文明的发祥史。

举凡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古都,均与大河的冲刷有关,而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等,也因河而兴。

为什么每年那么多人千里迢迢去看壶口?

为什么人们愿意站在复建的鹳雀楼上眺望“白日依山”?

为什么在河曲保德一带总是游弋着民歌的朝圣者?

当然,不难理解,那里是黄河文化的根脉,是穿越千年风霜的文化遗存,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黄河,读懂了华夏文明。

那种挥之不去的积淀,是沉吟,是静观,也是浩然之气。

黄河也是山西的在这里读懂区域转型,在这里读懂内生动能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山西高原,黄河从西边、南边包抄、包裹而来,这样的大河护佑,绝无仅有。这也成为当下山西在新时代“展现山西担当、树立山西标杆、蹚出转型新路”的底气所在。从去年开始,山西省启动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就是要刷新外界的认知,一个曾经黑金遍地的内陆省份,正行走在转型发展的绿色道路上。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是观念的力量,更是执政的智慧。

到目前,山西省累计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向黄河的年输沙量由上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蓄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强。治污方面,去年年底汾河入黄口国考断面退出劣V类,今年6月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年底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将全部退出劣Ⅴ类,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有保护也有发展。目前,山西省加强与沿黄省份协调配合,主动对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原城市群,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共治、能源合作、产业协同等方面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定期就流域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会商协商。

这种开放也注定会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在保护、发展过程中,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知。国内地面古建筑保护最完整的地方,黄土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各种旅游形态最齐全的地方……此次大河论坛上,文保专家单霁翔曾盛赞山西在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五千年中华文明、亿万年大河文明,成就了山西,成就了沿河民众,也成为山西发展旅游的内生动能。

很多人初到山西,就有一种回到母体、回到乡土、回到故国的神奇感受。

那份亲切,那份熨帖,那份无言的宁静,在很多地方并不多见。而一旦看到远远的沟、坡、塬、峁,一旦吃上一碗刀削面,一旦爬上晋西北的高岗看到乾坤湾扑面而来,你会热泪盈眶。

不管走了多远,根的牵系难以割舍;不管去了哪里,大河之畔都有我们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