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丨铸“魂”,文旅才能行稳致远

论晋丨铸“魂”,文旅才能行稳致远

特约评论员 何双江

▲ 图为雁门关

▲ 图为雁门关

高天厚土,表里山河。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于2020年9月9日至10日举办。大会主题是“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长城博览在山西”。

其实,整个山西省,就是一个“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的博物馆”。这里,每一寸土壤,都蕴藏着故事。这里,每一个实物,都自带着文明。古堡、碑刻、雕塑……它们都是可以触摸、可以亲近、可以对话的。

不过,曾几何时,山西的不少景区在基础和服务设施方面较为落后,景区管理和服务意识饱受诟病,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品质不高,景区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严重。

2016年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在旅游消费“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旅游产业、旅游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推动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实现“安、顺、诚、特、需、愉”,让游客体验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20年7月21日发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到:将贯彻落实“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嵌入“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全过程,围绕历史文化主题加强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文旅企业建设管理,推动全行业服务水平提升,塑造山西文旅高品质服务品牌。

藉由旅游的方式,讲述山西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和山西故事,是值得推广的路径。

▲ 图为“长城之夜”活动现场

▲ 图为“长城之夜”活动现场

9月10日上午,2020年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重要活动之一“走进雁门关”仪式在忻州雁门关长城举行。“走进雁门关”仪式邀请到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纪连海等三位学者,在雁门关长城下讲述长城故事。有朋自远方来,缘于山西有颇为丰厚的“家底”,颇为硬核的“猛料”。

真正吸引游客的,是“真”;真正触动游客的,是“善”;真正打动游客的,是“美”。

黄河浩荡,太行巍巍,长城绵延;王之涣笔下的鹳雀楼、爱情圣地普救寺、唐开元年间黄河大铁牛……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生活于高度工业化的现代人,追寻“真实性”的渴望越发强烈。

“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的印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 图为黄河铁牛

▲ 图为黄河铁牛

在全球一体化范畴内,有关长城知识的传播,有关长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迫切需要山西发力。毕竟,“每一段长城,既见证过战争离乱,也见证过民族融合,砖土之上处处都是历史的回响”。

承载旅游产业发展的,是文化创新。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优势明显,自不待言。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新动能、推动新跨越的主要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业态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项目谋划,构建支撑全省文旅产业发展项目体系。

▲ 图为老牛湾

▲ 图为老牛湾

如今,借着本次旅发大会,山西文旅按下了“快进键”,迸发出新活力。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但越是处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大好时刻,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因头脑发热就进行盲目的旅游产业投资,防止粗放旅游卷土重来。

接下来,更需要关注的是,“游客为什么要来”“如何让游客待更多时间”“如何让游客有绝佳体验”等问题。

在一切文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文化内涵是旅游景区的“魂”。用故事化、情境化、体验化、娱乐化设计文旅产品,将文化底蕴深度表现其中,让游客与景区景点能够身心相融,才能让游客“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

(图:忻州市人民政府网 运城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