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自山西古建的“心声”
山西
山西 > 文博 > 正文

听!来自山西古建的“心声”

“我在山西生活了50年,第一次见到这么长时间、这么强的降雨。”在谈到山西近期的暴雨时,华语影视导演贾樟柯用“猝不及防”和“闻所未闻”来形容。

图为山西晋中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铁路双向中断。经过紧急抢险,上行线已经可以通车。(图源:人民视觉)

图为山西晋中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铁路双向中断。经过紧急抢险,上行线已经可以通车。(图源:人民视觉)

10月2日至7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整个山西都“泡”在了水里,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

而在大众视野之外,山西古建在风雨飘摇中单薄的身影也格外令人心痛。

图为平遥古城北部的城墙下已经堆积了不小的土堆(时代周报记者 陈佳慧 摄)

图为平遥古城北部的城墙下已经堆积了不小的土堆(时代周报记者 陈佳慧 摄)

平遥古城第84号内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丁村民居1号房正房垂脊倒塌,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这是暴雨过后山西古建的现状。

截至10月11日19时,山西各市上报全省共有1783处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及周边护坡、围墙坍塌等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博物馆)也出现小面积漏雨等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03处。

图为10月12日,工作人员在修缮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的护坡岩体。(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图为10月12日,工作人员在修缮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的护坡岩体。(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在得知文物受损的第一时间,山西省文物局便派出专家,赴现场进行指导排险工作,目前,抢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10月1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山西省因灾受损文物抢险和保护修缮工作。

“要高度重视文物应急抢险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保障文物安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要全面掌握灾情,指导山西严谨做好受灾情况统计,立即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支持山西开展因灾受损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确保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应急保护,并将在后续文物保护项目和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安排。

国家的支援无疑让担心山西古建受损的人,吃了颗“定心丸”,但又不禁让人生出疑问。

在文物古建保护上,山西做得够吗?不够。

但是山西做得够吗?够了。

31省份2020年GDP数据(图源:中国新闻网)

31省份2020年GDP数据(图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山西省GDP仅为17651.93亿元,在全国31省份中位列第21位。而在保障近3500万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上,山西每年还拿出1.7亿资金用于文物保护。

一个多亿的数目看似不少,但实际分摊下来却也显得捉襟见肘。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以及山西省文物局网站的相关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7月,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约占52%,全省11个市均分布有不同数量、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在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仅有13405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约占25%。

而在2010年,单就宁波一个市投入的文物保护经费,就已经达到了一亿多元。可想而知,散落在15.67万平方公里上的53875处珍宝,很难全部都得到很好的照顾。

图为山西省交口县西庄村,吴氏民居明清古建筑院落。(高瑞峰 摄)

图为山西省交口县西庄村,吴氏民居明清古建筑院落。(高瑞峰 摄)

在其他地方或许可以作为景点的文物古建,在山西甚至都排不上号。“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甚至“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庙里可能就藏着国宝级的壁画”。

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山西也在探索文物保护的新路径。

2017年,山西省正式启动“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文物认养”的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在社会力量的介入下,曲沃明代“四牌楼”、夏县清代大张王氏宅院、襄汾县金代观音庙、介休市张壁古堡等一大批文物古建,都迎来了新生,真正让文物“活”了起来。

图为认领修缮前的曲沃西海村龙王庙大殿

图为认领修缮前的曲沃西海村龙王庙大殿

图为修缮后的曲沃县西海村龙王庙大殿(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摄)

图为修缮后的曲沃县西海村龙王庙大殿(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摄)

目前,全省文物认领认养项目累计238处,吸引社会资金约3亿余元,其中2020年认领认养项目95处,吸引社会资金约1.1亿元。

除此之外,2019年山西省出台的《关于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两权分离改革的意见》,也在文物保护与市场化经营上找到了平衡点。

即便如此,山西目前仍有大批文物古建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常听到,诸如“再不去看月牙泉,它就要枯竭了”,或是“再不去看乌尤尼盐湖,‘天空之镜’就要消失了”之类的话,但似乎很少有人为山西的文物古建呐喊。

其实仔细想来,也许并不是山西人有意忽略这些宝贝,而是因为对它们太熟悉,以至于习惯性地以为它们会一直存在下去。直到某一天突然消失,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存在于他们生活中的文物古建,也是有生命的。

“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并不是一句自夸的话,而是实打实的存在。截至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山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古建筑有421处,约占79%;现有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约占全国580座的85%,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如今,宝库里的珍宝正在一点点地消失,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人也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一事实。

或许普通人并不能为山西文物古建的保护做太多事,但请至少对它们多一些关注,而这有可能就是它们重获新生的一个契机。(尚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