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汾河景区将延长到43公里

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汾河景区将延长到43公里

今年的汾河景区真可谓喜讯连连,继滨河自行车道正式投运,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也在顺利推进。四期工程完成后,汾河景区全长将达到43公里。

图片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努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去年先后启动了滨河自行车道和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

图片

其中,布设于汾河两岸、全长7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于2020年9月开工,经过各相关部门、参建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和7个多月紧张施工,已于今年5月建成投运。

图片

汾河四期工程北起尖草坪区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柴村桥北500米,长约10公里,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形成约366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其中绿地面积21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48万平方米,蓄水总量约550万立方米。

汾河景区已是太原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建成以来,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到此尽情品味山衔落日千林紫的汾河诗意,领略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锦绣太原。

锦绣水韵 百里画卷

在完成水利工程后,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正在快速推进景观工程。建设单位——汾管委负责人介绍,汾河景区已成为展现文明和谐自然之美、大气灵动现代之美、古今交融人文之美的城市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形象带。

图片

四期建成后,进一步提升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56种鸟类以汾河为家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冲出兰村峡谷后,第一次摆脱峭壁束缚,进入太原平原纵情流淌,尽显水之韵味。

热爱大自然的太原人民,把汾河作为最亲密的朋友,持久用力,久久为功,经过20年的努力,将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成为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先后荣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授予的“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国家水利部授予的 “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优秀体育公园”称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授予“第四届(2013)中国环境艺术金奖”。

建成段汾河景区生态效益显著。首先起到了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的作用。治理后的汾河河道,顺直通畅、糙率降低,可真正安全地排泄百年一遇3450立方米/秒的洪水。汾河景区在蓄水、调节河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汾河景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度。景区共种植树木花卉等各类品种230余种,其中乔木86种23万余株,灌木53种35万余株,藤本3.5万余株,色块15万平方米,草坪、地被、花卉、水生植物350万平方米,景区绿化使城市局部区域的空气得到净化。据观测,汾河景观带夏季区域温度比市区温度低3℃~4℃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20%。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生态长廊,对防洪排涝、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产生了重要作用。

图片

汾河景区建成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紫鹭、斑嘴鸭、花凫、翠鸟、高跷鸻(heng) 、白骨顶、红燕鸥、大苇莺等156种鸟类或迁徙或栖息、生活在汾河景区内,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汾河及其两岸大量植树、种草,保留沙洲、芦苇等,给各种水生生物、动物、鸟类提供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人与动植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为市民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生不息、健康发展的空间。

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景区的建成,使河道既能承载百年一遇的洪水,安全度汛,为广大太原市市民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又能在较长时间内实现蓄一池清水的目标,改变了原来汾河作为季节性河流断流的状况,解决了太原市缺水少绿的状况。

汾河上游放水在进入景区湿地公园后,水质产生明显变化,经过在湿地中水深植被的沉淀、植物吸附等一系列生物净化,水体逐渐清澈,各种野生植物蓬勃生长,起到了吸收、转化、消除富营养化物质的净化作用和稳定水流、减少泥沙冲入河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净化、观赏、综合利用的效果,呈现出强大的环境协调功能和生态效益。景区全段水质已于2020年全部退出劣V类。

一条彩带通南北

亮丽的汾河景区今年又添一项民生工程——滨河自行车道,让景区健身再上新台阶。

滨河自行车道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着眼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

工程于2020年9月开工, 经过各相关部门、参建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和7个多月的紧张施工,2021年5月建成投运。

图片

滨河自行车道沿汾河东、西两侧设置,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以南2公里处,贯穿汾河景区全境,总长75公里,车道净宽5米~8米,由67公里平面道路、8公里高架桥区、16座跨河大桥接驳、14座人行天桥连接、115万平米景观绿化、361条景区园路衔接、12处服务设施完善提升、11处观景休憩平台、安全防护和导向警示设施、52套助力推行装置、照明和信息监控系统构成。

滨河自行车道两侧共种植乔木26种、花灌木32种、花卉45种,打造节点绿地95处、营造花境花海46处,种植玫瑰、月季近百万株。

建成开放的滨河自行车道,着眼“体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建设,坚持“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要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专业的自行车骑行场地,对于唱响全民健身主旋律,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着眼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连接城市主城区,贯通城市主干道,为广大群众便捷出行提供新选择,可进一步规范滨河东西路自行车通行秩序,有效纾解省城南北交通压力;着眼打造城市“慢行系统”样板,设计时速控制在每小时15公里以内,作为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将为老城区逐步推进“慢行系统”建设、进而构建全市域“慢行系统”网络格局提供先行经验;着眼拉近广大群众与汾河景区的距离,与跨汾河桥梁、滨河东西路人行天桥互联互通,设置出入口30余个,更加方便广大群众以多元化方式进出汾河景区,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观光、休憩、健身需求;着眼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秉承“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建设理念,将道路与城市风光融为一体,让广大群众在路随景移中享受高品质生活,引导全民低碳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培育绿色健康生活理念,营造低碳生活新时尚。

景区将延长到43公里

汾河四期工程2020年6月开工建设,北起尖草坪区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柴村桥北500米,长约10公里,东西以防洪堤坝为界,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3450立方米/秒)。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堤岸防护、河槽局部拓宽、柴西堰重建、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等。

图片

建成后,可形成约366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其中绿地面积21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48万平方米,蓄水总量约550万立方米。东西两岸共设置16处出入口,景观人行桥1座,电力箱涵1043米,自行车专用道10公里。截至2021年5月中旬,水利工程已完工,景观工程正在进行土方平衡、景观桥、房建、景观园路、自行车道等项目的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0%以上,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计划于2021年年内建成。

汾河四期工程的建成将形成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岸绿水清、点线辉映、人水相亲的大型综合性湿地景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生境系统,推动实现汾河太原城区段全流域生态治理的目标。届时,整个汾河景区全长将达到43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9.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0.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文字:陈剑 图片:柴杰梁 米国伟)

来源:太原新闻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