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生态环保硬仗 助力临汾经济发展

打赢生态环保硬仗 助力临汾经济发展

光大焦化厂区一角

光大焦化厂区一角

入企服务 答疑解惑 解决困难

入企服务 答疑解惑 解决困难

发挥用电管控作用,提升科技治污水平

发挥用电管控作用,提升科技治污水平

汾河一景

汾河一景

蓝天下的临汾

蓝天下的临汾

随着临汾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在为她拥有悠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的环境污染而担忧。近年来,临汾市下大力气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按照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强化担当、创新举措、标本兼治、精准施策、严格执法监管,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赋能前行。

可喜变化

2019年,临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75,同比下降4.3%,在全国168个重点考核城市中排名第164位,一举甩掉全国“倒一”帽子。2020年1-9月,临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60,同比下降16.9%,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退出“倒一”,同比改善率在全省排名第一。市区优良天数为158天,同比增加50天。六项主要污染物均实现同比改善。

2020年1-9月,省考核临汾市的7条河流8个断面中,优良水体断面4个,占比50%,较去年同期水质明显改善。3个国考断面中,昕水河黑城村断面水质为Ⅲ类,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类别,好于国家考核Ⅳ类的目标要求;汾河上平望断面水质为Ⅳ类,浍河西曲村断面水质为V类,全部退出了劣V类。35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精准施策

小檐日日燕飞来,不信东风唤不回。成绩的背后,是将环保治理进行到底的不变决心和不懈攻坚。几年来,临汾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釜底抽薪的战略举措,持续实施八大“治污”方略(铁腕、科学、精准、依法、转型、系统、联动和全民),成效立竿见影。2018年与2019年,分别对市区周边的7家重污染企业实施停产退出,实现了尧都区及城区周边10公里内焦化企业“清零”,“一城三区”未完成深度治理的焦化、钢铁等企业全部退出。2017年至今,临汾市已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7万余户,今年将达到65万户,实现汾河谷地全覆盖。2019年,以汾河水污染治理为重点,重点实施33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对全市河流225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回头看”检查整治。深入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河流生态”专项行动,梳理排查整治问题479处。2017年至2019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28起,共处罚款3.11亿元,立案处罚数量居全省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负重爬坡的锐意进取和坚韧不拔的顽强奋斗。特别是今年,临汾环保突出四个精准(企、煤、车、尘),狠抓五个重点(工程建设、排污口整治、预警防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措施),瞄准三个短板(土壤污防监测、危废管理制度和煤矸石治理),创新四个举措(实施绿色差异化管控、开展重点行业提标升级创A行动、开展“企业环保服务日”、建立正面执法清单),靶向发力,标本同治,成效显著。13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襄汾、洪洞、蒲县和古县7个产业集群实行升级改造。继公交车之后,市区出租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市区主次干道及设施月月大清洗,机扫率达77%。319家露天矿山,已开工治理160座。从4月8日起,将每月第二周周五作为企业环保服务日,已累计接待企业数533家,解决问题445个。

赋能前行

2020年作为污染防治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临汾环保攻坚不止,决战犹酣。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问诊开良方,切脉下良药,行之有效地推进了六大重点工作:夏病夏治治臭氧、冬病夏治治散煤、常抓严管治工业、强化监管治尾气、突出重点治扬尘和提前行动抓应对。将水污染防治、固废污染治理与大气污染防治同步推进,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亮剑治顽疾,攻坚克重症。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过关斩将。今年9月底,实现劣质煤清零、优质煤供应到位,确保“禁煤区”无煤化、“禁燃区”用煤优质化;不达标洗煤企业全部取缔。10月底,将完成国三级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车淘汰任务;全市完成580万吨焦化产能压减任务;“一城三区”39户砖瓦企业中,拟淘汰关闭15家。在全市22座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部分县(市)正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要确保43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尽早投运;对汾河干流、浍河、涝洰河、沁河、昕水河等入黄主要支流堤外3公里内且常住2000人以上的村庄进行排查,严禁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不断优化河流水质环境,实现以汾河、浍河为主的7条河流水质持续优化,稳定达标。

蓝天有约,碧水可期。我们相信,在环保攻坚战的总攻阶段,临汾将迎接新挑战,激发新动能,开创新局面,一定能够打好打赢环保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