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雄关隘口 品读长城文化

站在雄关隘口 品读长城文化

长城掠影

长城掠影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右玉火山颈群国家地质公园风光。

右玉火山颈群国家地质公园风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在山西境内蜿蜒3500多公里。山西的长城类型分布非常齐全,谱系非常完整,保留了从战国到明朝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见证了历史上民族与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所以,长城博览在山西,山西就是一座长城博物馆。

“长城板块”我省重点打造3条旅游线路,让游客感受华夏文明和秀美风光:以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广武、平型关等古战场为支撑,开发长城军事斗争史旅游线路;以云冈石窟、得胜堡、华严寺、善化寺、崇福寺、应县木塔等古代建筑为支撑,开发民族融合史旅游线路;以芦芽山万年冰洞、右玉火山颈群、大同火山群、五台山等国家地质公园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支撑,开发地质构造运动史旅游线路。

A 长城军事斗争史旅游线路

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广武古城、平型关

偏头关

位于忻州市偏关县黄河边,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因其地势东仰西伏,如一个侧面人头像而得名。明代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并称长城外三关。偏关长城在中国长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黄河与长城在此握手,内外长城在此交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偏头关一直是中原汉族王朝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枢纽,自然也是军事防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明代除设置“偏头关”外,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沿线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堡寨22座,有桦林堡、老牛湾堡、草垛山堡、老营堡等。这些堡城的边墙现多仅存夯土,唯地处黄河岸边的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边墙保存较好,高耸于河岸,甚为壮观。

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忻州市宁武县城区。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关城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2公里,开东、西、南三门。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壮观。宁武关是外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三关。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匈奴骑兵就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当时恢河河谷可容“十骑并进”,所以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历史上因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所以这里的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在宁武关千百年来的战争纪录中,最后一场大仗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

雁门关

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米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此线路还有广武、平型关等可游览。

B 民族融合史旅游线路

云冈石窟、得胜堡、华严寺、善化寺、崇福寺、应县木塔

云冈石窟

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在历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营建运动,影响远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区。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称为“云冈模式”,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得胜堡

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位于大同市北约45公里。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由此口通过。得胜口明初始建,同时在关口南建有得胜堡。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据李大钧、李大宏合著《大同晋商》介绍,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在得胜堡举行隆重敕封仪式,封蒙古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后又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开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万历五年(1577年),又在长城沿线新平堡、助马堡等地设10个互市点,马市数十年高度繁荣,推动了明代晋商的兴起。

应县木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此线路还有华严寺、善化寺、崇福寺等可游览。

C 地质构造运动史旅游线路

芦芽山万年冰洞、右玉火山颈群、大同火山群、五台山等国家地质公园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

芦芽山万年冰洞

藏身于山西省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海拔约2300米,它是除世界极地冰盖和永久冻土层地区以外发现的罕见大冰洞。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

该冰洞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整个冰洞高达100多米,现已开发参观线路150多米。冰洞位于北纬38.5度的芦芽山上,夏天洞外温度最高可达38摄氏度。然而,洞内温度却恒定在零摄氏度以下,积冰常年不化。冰洞内冰笋、冰柱、冰锥、冰葡萄等随处可见,冰的形态达10余种。一根高30多米、直径大约6米的巨大冰柱矗立中间,上面布满伞状的冰疙瘩,像水母翩翩起舞,又像白云随风流动,犹如梦幻一般。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忻州市,一处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景观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其地质的古老性、复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古今中外地质学者所推崇,特别是前寒武纪更突出。地质年龄在25亿年以上,是中国地质表中早前寒纪代表地层单位“五台群”“滹沱群”“石咀亚群”“豆村亚群”“东冶亚群”等的命名地,也是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五台运动”“铁堡运动”等的命名地,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发育的第四纪冰川冰缘地貌,更因其地层齐全,岩性丰富典型,露头连续,界限清楚,而成为研究地球早期板块构造理念的重要窗口,在地质界被称为“活标本”,誉为“地球早期历史的博物馆”。

25亿年的地壳运动,见证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历程,记录着各个地质群落的生成与变迁。整座五台山北陡南缓,壮观雄伟。。

“万年冰”“千年雪”是五台山的又一自然景观。发源于北台沟与东台沟的清水河横贯五台县域的南北之间,全长一百余公里的河流由高而低,一直流入滹沱河,它如一条银色缎带连接起了五台境内的山川风光。除了位于清水河上游东岸畔的驼梁景区外,居处于五台山地质公园以内的南梁沟自然风景区更是山光水色秀美,林木花卉争妍,珍禽异兽栖息其间,绘就了一幅动植物尽享物态天光的生动画卷。

此线路还有右玉火山颈群、大同火山群等国家地质公园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可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