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云冈石窟 再现耀世辉煌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冈古迹 举世瑰宝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精心保护 传承经典

“自古大同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此民谣是对这个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多风的真实写照。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风化损坏极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又加快了石窟的风化速度。风化损坏最严重的东部、西部洞窟,石窟外壁的雕像与题记几乎风化殆尽,其中16窟至19窟外壁上原来密布的干佛造像,现已无从辨认。石窟内各壁面近窟底2米的雕刻几乎全部风化损坏。许多石窟内的窟顶雕刻已呈板状剥落,局部窟顶岩石还有崩塌掉块的危险,部分塑像沿砂岩夹层发生断折。据统计,云冈石窟历史上有大小佛像约十万尊,现仅存五万一千余尊,其中1474尊还被盗失佛头。

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先后经历了整理环境保护修缮时期(1955年~1959年),石窟保护试验研究时期(1960年~1965年)。1965年2月,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由文化部、山西省政府批准的“云冈石窟保护范围与安全规则”,包括重点保护区、安全保护区、地下保护安全线三个部分,使云冈石窟形成地上、地下网状立体式的保护体系,确保了石窟的安全。防止石窟崩塌抢险加固时期(1973年~1976年)从1974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对云冈石窟展开了大规模的维修保护,称为“三年保护工程”。从1992年起,拉开了“云冈石窟风化治理工程”(“八五”维修工程)的序幕。制定《云冈石窟规划》,编制《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其后,1998年109国道云冈段得以改线;2001年,云冈石窟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2002年,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启动。2007年,进行了西部窟群防水试验工程,当年成功地阻挡了90%以上的渗水,次年再无渗水。2012年6月,云冈石窟研究院组织实施了“五华洞岩体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及保护性窟檐建设工程”,历时3年完工,有效缓解了洞窟造像风化的问题。该工程是云冈保护史上第一个立足于文物本体的全方位综合性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有效改善了云冈石窟文物保存状态和保存环境。

 

科技引领 漫游全球

从上世纪70年代“三年修复工程”解决了云冈石窟稳定性问题,到109国道改线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再到近年来不间断的防水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冈石窟的保护,正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迈开云冈石窟走向世界的步伐。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这些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在文物保护方面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果,包括岩体加固、保护性窟檐建设工程、防渗水、防风化治理等。在保护好石窟本体文物的同时,还成立数字中心,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联合,利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保存石窟测绘与形象数据,开展洞窟复制试验,成功完成第3窟、第12窟、第18窟等比例复制,实现了可拆装、可运输、随时可移动的云冈石窟,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当总书记听到这些汇报后,既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肯定,又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一定要保护好、研究好。”张焯说,听着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叮嘱,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文:温保平 图:赵文贵